展現臺灣海洋再生力 海委會攜手海廢標竿廠商航向印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1 15:56:56)為發揮我國在海洋廢棄物循環經濟優勢,強化海廢治理影響力,海洋委員會於本(11)日辦理「海廢創新×航向印太:藍色經濟論壇暨記者會」,匯聚印太區域產官學研專家,攜手海廢標竿廠商,共同展示臺灣在海廢治理之先端技術與創新實力。
聯合國已將海洋廢棄物列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顯見此為超越國界重要議題。臺灣自110年成立「海廢再生聯盟」,透過公私協力串連產業鏈上下游,建構起海廢資源循環鏈,實現零廢棄與環境永續目標。本日的論壇是一個開端,展現政府在推動海廢治理上的領頭行動與決心,彰顯臺灣在海洋再生力的專業實力,藉由與印太區域國家的合作,持續為海廢循環經濟及海洋永續做出貢獻。
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吳美紅在開幕致詞中表示,臺灣作為全球海廢治理與技術的領導者,將繼續深化與印太區域國家的合作,提升國際鏈結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海洋廢棄物挑戰。她指出,海廢標竿廠商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及國際競爭力,這是臺灣的驕傲,不僅為未來航向印太帶來更多信心及機遇,也為全球藍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本次活動另有印度、菲律賓、泰國等駐台單位共同參與,其中印度台北協會葉達夫會長致詞時,多次感謝管碧玲主任委員對臺印合作交流之支持,也提及臺印雙方可共創海洋保育架構,並有效處理海洋廢棄物議題,將廢棄物管理的挑戰轉化為經濟機會,推動藍色經濟的蓬勃發展,並為全球樹立永續海洋管理的榜樣。
遠東新世紀化纖總部副總經理黃全億在專題演講中分享了公司如何將海廢寶特瓶回收再生技術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產品,並助力國際品牌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他指出,全球市場對於海廢材料的需求持續攀升,臺灣企業在這股潮流中具備優勢,透過跨國合作,將持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
在「海廢商業發展路徑」對談環節中,產官學研代表分享了多個成功案例,探討海廢治理政策、技術創新及市場發展的核心議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李筱霞強調,政策推動是海廢治理成功的關鍵,政府將持續引導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為未來帶來更多突破。光寶科技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辦公室處長陳慶暉分享了如何將海洋廢棄保麗龍再造為低碳再生材料,並應用於鍵盤、滑鼠等產品,成功獲得國際認證,展現臺灣技術的國際競爭力。隨後,工研院材化所副組長黃冠燁介紹工研院在廢塑膠循環再生及高值化聚烯材料方面的技術專業,強調如何提升海廢資源的高效利用,並分享與光寶科技的合作經驗,展示技術應用成果,為推動循環經濟提供更多可能性。緊接著,誠佳科紡董事長王葉訓則介紹了公司將牡蠣殼與再生聚酯結合,開發出具保溫、抗菌功能的材料,並以海廢再生材料為核心,開發出自有品牌海毛紗,獲得投資人青睞,近期預計加速拓展國際市場,展現出臺灣中小企業的創新潛力。福懋興業副總經理陳焜源談到公司利用海廢材料,開發出應用於工業及單車領域的高附加價值產品,並與國際品牌展開合作,持續擴大市場影響力,為海廢材料的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
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吳美紅強調,海洋是鏈接全球的橋樑,我國政府不斷推進海廢治理政策經驗,鼓勵技術發展,企業更具高度創新及彈性優勢,可鏈結國際市場,成為與國際對話的敲門磚。海洋委員會未來也將持續以公私協力及跨域治理方式,逐步打造印太海廢治理生態圈,為海洋環境保護與藍色循環經濟的繁榮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