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完成全國蹲點計畫 希望為台灣超高齡社會尋找解方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29 16:01:27)老化問題已是世界趨勢,台灣的老化速度更是全球最快。中華電信基金會長期透過「蹲點‧台灣」活動,號召青年進一步參與偏鄉發展,希望藉由他們的創意與服務,為偏鄉社區創造跨世代共融互動,同時為台灣的超高齡社會尋找解方。
今年度參與「蹲點‧台灣」的21組大學生,已在八月底完成蹲點,將陸續繳交蹲點作業及參賽作品。中華電信基金會預計於11月進行評審,12月舉辦頒獎典禮。
中華電信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合作,15年來持續舉辦「蹲點‧台灣」活動,號召大學生以兩人一組走入偏鄉,在暑假期間進行半個月的實地服務與紀錄,希望透過年輕人的創意與專長,為老化問題、社區永續找解方,平衡城鄉落差。
參與2024年第十五屆「蹲點‧台灣」活動的大學生,走入全台21個據點,包含屏東縣、嘉義縣、雲林縣、基隆市與台北市等全台老化問題嚴重的社區,學生們首先便觀察到人口老化、人力外流、隔代教養等問題,於是進一步根據社區需求,設計跨世代共融活動,在過程中與社區產生無數火花與動人故事。
例如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的蔡仁詠與黃聖哲,在高雄內門地區,帶課輔學童到社區發展協會體驗「一日照服員」,孩子們在陪長輩作畫、為長輩打包便當、送餐給獨居長者等活動中獲得成就感,長者也在孩子的陪伴中笑顏逐開。
在花蓮玉里鎮福音部落,東華大學華文系的林子恩與謝芷芸,為當地學童開設手機影像營,並教長者使用智慧手機。當習慣說族語的長輩,碰上只會說國語的小助教,雙方都很有耐心地放慢速度,進行跨世代的科技交流。
在屏東內埔黎明社區,臺灣科技大學的鍾念潔與黃妍蓁,邀請長者分享珍貴物件與背後故事,再加上老照片、配上注音,編製成適合老幼共讀的「時光故事書」,藉此促進世代間的理解與共融。
自2009年起,「蹲點‧台灣」活動號召大學生蹲點偏鄉,實踐「一手服務、一手記錄」,至今已超過600位大學生參與,深入台灣90多個鄉鎮社區,為當地帶來多樣化的服務與文化紀錄。接待社區都認同活動帶來的正面影響,雲林古坑鄉華南國小賴雅芬主任表示,社區受到「新活力的刺激,並能提升長輩自信」。嘉義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會湯莉芳執行長認為,蹲點學生帶來「年輕人的活力和創意」。花蓮豐濱鄉靜浦部落則肯定,蹲點學生的紀錄「分享靜浦的習俗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靜浦」。
根據統計,台灣已有六個縣市的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步入超高齡社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希望透過「蹲點‧台灣」活動,持續讓大學生為社區的永續發展鋪路,也希望為超高齡社會尋找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