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和諧》德國威瑪藝術節首演 三方共製臺灣新創作品 科技與舞蹈共舞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27 17:40:29)2024德國威瑪藝術節自8月21日至9月8日盛大舉行,並首度規劃「臺灣焦點」單元,由文化部指導,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包括雲門舞集等五組臺灣藝文團隊赴德國演出,其中由歐亞藝術網絡組織、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和陳乂工作室共製之新作《演算法和諧》為臺灣單元壓軸的閉幕演出,展現科技和舞蹈共構的魅力。
《演算法和諧》是融合舞蹈、當代電聲音樂、器樂演出及雷射光互動裝置的跨域藝術新創作品,因展現前瞻性與創新精神,成為本屆藝術節備受矚目的沉浸式多媒體展演節目。此作由由旅德編舞家孫尚綺、概念藝術家陳乂、動力藝術家王仲堃及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共同創作,由王俊琪擔任製作人。音樂創作和聲場設計由當代作曲家陳家輝和聲響藝術家吳秉聖合作,現場器樂演奏則由「三個人」樂團擔任,C-LAB並提供作品共製的場地、硬體與技術支援。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表示,陳乂很早就投入科技藝術,這幾年他也嘗試和舞蹈、音樂、戲劇等領域跨域合作,他在創作中透過科技的技術去調和人文的關懷,跨域共創也是現在藝術創作的重要方向,感謝陳乂這次和C-LAB合作,帶著作品到威瑪藝術節發光。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謝翠玉說,跨領域在製作的過程需要很多創意、時間、設備和空間,這次C-LAB能夠參與到《演算法和諧》的製作過程,與陳乂、陳家輝、吳秉聖、王仲堃等藝術家合作,共同成長學習,希望作品到德國展演,讓國際觀眾更認識臺灣,發現臺灣不僅是科技島,也是文化藝術之島。
此次共製計畫將舞台視為社會互動的抽象模型,揭示了那些無形卻影響深遠的因素如何決定人類的行為。無論是在物理空間或虛擬空間,例如人們透過社交網路表現出的順從和自我主張,皆在演出中得到探索與詮釋。表演構作由孫尚綺及其他舞者線上共同創作,融合了肢體動態和視聽感知,舞台上的四位舞者、三位傳統樂器音樂家將互動演出,並運用電聲、雷射光等元素,也邀請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個動態的過程不斷改變著舞者的動作和表演的聲學元素,創造出高度互動的表演體驗。
《演算法和諧》透過自2019年和威瑪藝術節持續合作的歐亞藝術網絡組織(IDOLONSTUDIO)促成,讓這個製作受邀赴德呈現,即將在9月5日和6日在威瑪德國國家劇院Redoute演出三場,也是近年C-LAB透過跨域共創推向國際舞台的作品之一。
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由「圖林根國立劇院—德國國家劇院和威瑪國家管弦樂團有限公司」主辦,並由圖林根州與威瑪市贊助,是德國東部最大的當代藝術節,涵蓋戲劇、音樂、音樂劇、舞蹈、表演、裝置藝術、視覺藝術、電影、文學等多種形式,今年首度推出「臺灣焦點」(Taiwan Fokus),且有五組團隊、六個節目為一大突破。其他參與的臺灣團隊和節目包括雲門舞集的《定光》、蒂摩爾古薪舞集的《路之行走》和《bulabulay mun?( How are you?)》、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與FUNIQUE共製的VR舞蹈《Sister Lin-Tou》、張堅豪x Jan Möllmer的《What Is Danger?》。
歐亞藝術網絡組織的《演算法和諧》的相關資訊請見:https://www.kunstfest-weimar.de/en/festival/programme/details/algorithmic-har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