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媒合青年創作成果 聚焦歷史記憶與在地文化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24 18:13:45)文化部今(24)日在空總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青年創作成果媒合會,邀請獲得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的賴盈璋、黃約農、張淳育、林琬渝、王席綸、陳韻如及施雅文7位創作者,搶先發表最新作品,並廣邀國內相關出版社、線上寫作平台及影視業者等到場,期待媒合青年作家的作品透過多元形式走入市場。
文化部自106年起,辦理青年創作獎勵計畫,大力支持青年作家創作。為強化支持青年創作者,自113年度起,獎勵金額度提高至新臺幣60萬元,累計至今(113)年已核定獎勵超過300件作品,計75部作品出版。其中有多部獲得影視改編、線上平台連載,或舞台劇形式發表等,更有不少作品獲得金鼎獎、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好書獎等獎項肯定,展現年輕世代生猛、多元的創作能量。
本次媒合會邀請剛完成創作的7位青年作家,分享創作內容及書寫歷程。賴盈璋散文集《相逢後壁溝》,書名取自臺灣台語歌手陳小雲的歌曲,作品圍繞家鄉臺南後壁,探尋家族史裡的秘密及個人慾望;黃約農《入山Papak Waqa》,藉由生為泰雅族後裔的角度進行山林踏查,記錄島嶼內流動在都市與熱帶叢林的原住民族年輕靈魂;張淳育《身‧世》,描寫從編輯身分到學習推拿,並成為推拿師,從「身體」即「世界」的概念探索自我、他人及所處的臺灣。
林琬渝《黑膠地帶》以非虛構寫作,將1950年至1970年黑膠唱片工業歷史文獻,延伸為唱片工業的人物群像故事;王席綸《特殊關係科》科幻小說場景設定在臺南,描述蜥蜴人與人類語言文化上的不同,帶出溝通和理解的主題;陳韻如的舞台劇本《照子的家事簿》,以日治30年代萬華艋岬的乞丐救助所「愛愛寮」創辦人施乾第二任日籍妻子施照子(原名清水照子)為原型,結合真實與虛構,打造專屬於在地的諷刺喜劇;施雅文《謎山》兒少奇幻文學,以臺灣自然界為靈感,場景姆卡瑪格山(Mukahmag)轉化自花蓮慕谷慕魚的古音,描寫主角深入一座四季並存的神秘山脈,揉合夢境與迷途,揭示一趟關於成長的旅程。
文化部表示,7位青年創作者透過文學創作,觀察與思辯各類議題,並以臺灣在地文化為素材,不論從個人或宏觀的歷史角度,皆展現新世代創作者聲音。文化部後續也將為已出版作品舉行新書發表會,期待透過系列推廣活動,讓青年創作者持續發光。本計畫創作出版成果和詳細活動資訊,將不定期於「青年創作出版媒合平台」FB粉絲專頁、青年創作出版主題網發布,相關訊息亦可至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查詢。
青年創作出版媒合平台FB: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Publishing.Book/?locale=zh_TW
青年創作出版主題網:https://match.culture.tw/index/zh-tw
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