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當科技遇上人文,臺科大城南學院STREAM沉浸式夏校帶領學子進行「城人式」!

發稿時間:2024/07/30 10:43:2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30 10:43:24)當現代科技結合了人文思辨,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多少溫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7月1日至5日首創跨域行動學習營隊「STREAM沉浸式夏校」,以「通識」角度跨域串聯臺科大校內其他專業科技團隊,由15位臺科大教授群帶領36位各系所大學生與研究生,並且聯結校外在地單位,用「在地城南」、「科技人文」、「社會實踐」三大核心概念打造出精彩人文科技之旅,帶給參與夏校來自10所高中職學生不一樣的夏天。

臺科大城南學院STREAM沉浸式夏校,在暑假帶領學子進行特別的「城人式」。
臺科大城南學院STREAM沉浸式夏校,在暑假帶領學子進行特別的「城人式」。

本次夏校主題「城人式」,由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團隊聯袂打造一系列「STREAM」課程,11場課程活動結合永續概念、跨域實作技能,並且聯結在地,深入「嘉禾新村」、「寶藏巖」、「蟾蜍山」、「芳蘭山」、「華新街」這五大城南學習基地進行田野調查。再分別進入臺科大實驗室裡進行「3D列印」、「綠色能源」、「教育遊戲設計」、「電子繪本」、「m-Bot」等科技學習,最終由學員共同發想、討論,結合在地人文思辨與科技應用,從0到1一步步打造解決社會議題的可能方案。

由通識中心石美芳教授帶領學生深入華新街,藉特色料理認識當地文化。
由通識中心石美芳教授帶領學生深入華新街,藉特色料理認識當地文化。

臺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李思穎主任表示,透過不同學習基地,我們秉持尊敬在地的心與積極學習態度,進行實地研究,探索可以為我們生長的地方做什麼。換言之,經歷過「城人式」的「成人式」,我們思考,所謂大學,為何而學?為何所用?

這趟旅程,帶領同學們跨越專業科目藩離,以人文視角省思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反思身為社會一員責任,認識每個自我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皆是關鍵角色,進而以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問題,建構社會創新思維。

參與夏校的成淵高中郭冠廷同學說:「我還滿喜歡這個營隊,雖然是科技大學,但來這個營隊後發現社會人文很有用,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很重要,讓我覺得選文組沒有錯。」中正高中康少馨同學則說:「在夏校裡認識到了很多人,包含北中南不同地區、高中與高職各科系,大家的想法都很不一樣。」

在一系列夏校課程後,學員們最終成果發表提案也讓老師們驚豔。指導教育遊戲製作的創創文化營運長郭芝辰表示:「學員發現環境、人的需要,而且提出解方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用一個方法把整件事情給串聯起來。他們真的是高中生嗎?真的是太神奇了!」。

指導綠色能源的臺科大化工系高夢瑤助理教授則表示:「看到同學們提案,我好像懂得我們學習的東西要如何進行永續發展、拿來做廢棄物再利用、拿來思考如何解決當地的問題,當下真的很感動。」

學員進入臺科大實驗室,認識科技、親自動手做出作品,並應用在提案。
學員進入臺科大實驗室,認識科技、親自動手做出作品,並應用在提案。

一場夏校,讓每階段夥伴都從中獲得成長。臺科大學生們也藉由籌備夏校過程,體驗到「做中學」。在與科技團隊的合作過程中,跨出自身專業領域知識,學習新知、思考應用,體現「科技導入人文」的STREAM跨域微學程特色。臺科大學生們是夏校裡最棒的課程助教,協助學員進行課程與科技學習、引導小組討論,並且一步步帶領學員發想提案、完成最終提案發表。

學員在提案發表中結合人文思維與科技應用,成果令人驚豔。
學員在提案發表中結合人文思維與科技應用,成果令人驚豔。

參與夏校的臺科大資管系大二張鈺淋同學說:「很開心透過這場夏校,跟許多老師還有來自不同科系的夥伴相識、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有歡笑也有淚水,是個很棒的經驗。」

由臺科大學生擔任助教,帶領學員認識科技、討論提案。
由臺科大學生擔任助教,帶領學員認識科技、討論提案。

一連串「傳承實踐」歷程,由教授指導大學生,再讓大學生帶領高中職生,把高教能量透過創新的教學型態向下紮根。一系列「聯結在地」的過程,由大學與在地單位合作,讓學生探索反思如何發揮所長參與社會,實現共創共好。

臺科大城南學院STREAM沉浸式夏校,期待持續結合人文與科技、開展大學與在地合作,與夥伴們攜手共創有溫度的社會實踐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