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循環聯盟成立!織出永續未來!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16 17:38:25)為促進紡織品資源循環,接軌國際趨勢,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催生成立「紡織循環聯盟」,並於今日舉辦成立大會。並頒發「永續時尚標誌」給遵從「連鎖品牌服飾業及百貨零售業紡織品循環指引」的聯盟成員,供消費者辨識。
包括原料生產、品牌、百貨業、回收處理業者,紡織品循環上、中、下游產業鏈與產官學研,目前已有66個單位加入聯盟。藉由溝通交流、互相媒合,與整合國內外紡織循環最新資訊等策略,共同邁向綠色設計、循環採購、永續消費、智慧分選、再生纖維認證、產業創新等六大目標,並提升臺灣紡織循環經濟模式發展。
環境部次長沈志修指出,紡織業為全球主要產業之一,溫室氣體排放量佔4%,近年來快時尚潮流增加民眾衣物汰舊換新頻率,產生大量的消費後廢棄物,國際正在著手改善時尚循環,例如歐盟提出「2030永續循環紡織」要求業者從設計、負責回收等作為達成「T to T ,紡織到紡織」並規範要以數位護照進行資訊揭露等。
為因應我國2050淨零排碳路徑,關鍵策略八「資源循環零廢棄」將紡織品納入關鍵項目,為達到80%的循環率目標,資源循環署為積極推動紡織循環,爰輔導籌組「紡織循環聯盟」,以紡織品生命週期盤點我國紡織製造業上中下游業者、品牌商、百貨業及回收處理業。並陸續提出循環採購指引、公私部門採購規範等政策,從消費行為引導業者行動。
此外,為導引環保化設計概念與人才培育,並適時掌握最新環保法規與相關政策,紡織循環聯盟也邀請學術單位、研究單位與政府單位一同共襄盛舉,建立產官學研溝通交流平台,後續聯盟將以推動紡織品綠色設計、紡織品循環採購、鼓勵紡織產業創新、促進永續消費行為、建立再生纖維認驗證機制及輔導設置智慧分選設施六大目標,由聯盟成員共同推動紡織循環相關工作。
本次活動除邀請聯盟成員出席進行簽署儀式,象徵聯盟正式成立外,也贈予依據「連鎖品牌服飾業及百貨零售業紡織品循環指引」加入永續時尚聯盟成員「永續時尚標誌」,鼓勵品牌及百貨業者為紡織循環的努力,同時邀請標竿企業分享紡織品循環經濟的未來趨勢與挑戰,以及紡織品永續循環實踐經驗。參與聯盟的成員涵蓋紡織製造業、品牌服飾業、百貨業、二手商、回收商、政府單位、學術單位、研究單位及非政府組織等多個領域,目前已有66個單位加入。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文指出,為達成2050淨零目標,他們致力於生產單一材質產品以利回收與精進回收能力,以做好生產者責任。從2007年展開保特瓶回收,至今已達280億支,減碳效果等於1550座大安森林公園。目前以能生產回收料含50%的回收粒,處理邊角料與舊衣的工廠也即將量產。
太平洋崇光百貨副總經理楊政憲表示,百貨公司不可能不賣東西,但可以和消費者一起努力「消費但不浪費」,例如募集消費者以app追蹤二手衣流向,瞭解舊衣成為繼續使用的二手衣、或製作為再生料或是燃料、在刊物中推薦綠色產品及推廣資源循環理念,並邀請裁縫協助員工將舊衣進行修補或改造等行動。
「我們從頭養起一個有意識的設計者,也是有意識的消費者。」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許鳳玉表示,人才培育為紡織循環的最根本,學界近年聯手將環保化教材導入教學系統,從認識材料、重視結構控管做起,並參與國際競賽與合作,共同理解難點、尋求解決方案設計,引導學生成為「好好選擇材料、好好設計」的設計者。並從消費者角度反省,例如到社區舉辦工作坊與民眾一起體驗交換、捐贈、再製等不同手段策略與方法來達成循環。許鳳玉指出,從此感受到數據透明化、好好選品,也是重要的工作。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指出,此聯盟從原料生產、品牌、百貨、回收處理業完整串連了「紡織生態系」,聯盟未來將透過定期召開會議或工作坊提供交流平台,與各界進行溝通交流,持續彙集各界對於紡織循環推動之需求及期待,形塑紡織循環供應鏈網絡,建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重要交流管道,共同合作促進紡織品循環利用,並以製作貼文、影音或電子刊物等形式宣傳聯盟成員的推動成果。
賴瑩瑩指出,機能衣使用單一材質、制服採購採用容易拆解的設計應是最快能做到的,而走向循環採購、以租代買、交換等服務,也是循環紡織的課題。後續不僅紡織業將持續號召更多產官學研單位的支持與響應,在食品、電子與回收處理業,類似的產業聯盟也逐漸串連成型,在資源永續利用的立基上提升臺灣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