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東華環境社會學課程學生友善賞鯨報導獲選公共電視新聞公播(on TV)

發稿時間:2024/07/02 13:41:0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02 13:41:01)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環境社會學課程學生作品:「友善鯨豚知多少」獲得公共電視新聞公播機會,預計於7月6日(六)10:57在公共電視新聞報導中向全國觀眾放映。

在教學卓越中心三創經費部分支持下,環境社會學課程陸續前往花蓮米棧社區、磯崎山海劇場附近、參訪花蓮市清潔隊及垃圾中繼站(掩埋場),也到花蓮南濱海灘學習ICC淨灘,以及出海從海上觀察海洋垃圾、花蓮海岸,並認識花蓮鯨豚資源。學期結束後,學生一共完成五部環境議題報導,以下是學生作品的主題及網址(排序依公民記者平台順序):
1.海灘上的垃圾怎麼來的?:海洋廢棄物的來源與洋流流向的影響
https://www.peopo.org/news/689113
2.20240403後花蓮亞泥礦區的議題再現
https://www.peopo.org/news/688808
3.我們丟的垃圾都去哪裡了?
https://www.peopo.org/news/688766
4.山海之間環境與開發衝突
https://www.peopo.org/news/688622
5.友善鯨豚知多少
https://www.peopo.org/news/688316
大多數小組影片取材主要來自課程參訪行程。在聽取專家解說,以及現場的觀察與體驗之餘,依各組主題拍外景、訪談,並利用課餘時間補拍內容,最後在學期末完成五部環境報導影片,上傳到公民記者(PeoPo)平台,以宣揚花蓮環境議題,傳遞環境教育的知識。
自學生六月初影片上架以來,每部作品的觀看次數都達五千次以上,充分發揮網路媒體的影響力。其中「友善鯨豚知多少」一片更獲選公播(on TV),據公共電視回報,該報導將於7月6日(六)10:57公共電視新聞時間,向全國觀眾公開播放。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可以打開公共電視台觀看。
友善鯨豚影片簡介國內賞鯨發展及友善賞鯨觀念為主題。製作學生在影片中不但訪問了花蓮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余欣怡博士,並且隨花蓮多羅滿賞鯨公司出海,訪問船長江文龍,更親自到臺東成功漁港,訪問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以及晉領號的船長陳坤龍。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精神增加該報導內容的豐富度,能獲選公播,在公共電視新聞中向全國觀眾公開放映,對學生是莫大的肯定與鼓勵。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以「社會變遷」帳號,一共在公民記者平台發表101部報導影片,加上這學期的友善鯨豚影片總計20部獲選公播。學生影片以花蓮在地報導為大宗,不但增進了學生掌握數位媒體的能力,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花蓮,實踐東華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

社會學系學生本學期在公民記者平台上傳的報導作品,每部觀看次數皆達五千次以上。
社會學系學生本學期在公民記者平台上傳的報導作品,每部觀看次數皆達五千次以上。


學生到台東成功訪問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談賞鯨發展史。
學生到台東成功訪問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談賞鯨發展史。

學生開心地坐在多羅滿賞鯨船二樓特等席,從海上觀看花蓮海岸及出沒於花蓮近海的鯨豚。
學生開心地坐在多羅滿賞鯨船二樓特等席,從海上觀看花蓮海岸及出沒於花蓮近海的鯨豚。

師生在花蓮賞鯨碼頭與抺香鯨雕像大合照。
師生在花蓮賞鯨碼頭與抺香鯨雕像大合照。

學生訪問台東成功漁港晉領號船長陳坤龍談友善賞鯨。
學生訪問台東成功漁港晉領號船長陳坤龍談友善賞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