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融滲地方文化 開發專屬神農街博物館的香包形成收集風潮

發稿時間:2024/06/19 17:41:5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19 17:41:52)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日前在蹲點五條港文化會館舉辦實體與線上DIY課程,報名的民眾踴躍,民眾親自製作完成金華龍與吉Q龍後,遵循往年的儀式,帶著香包前往金華府,除了認識金華龍的本尊龍堵的剪黏龍外,並進行「龍來運轉」過爐儀式,讓民眾在龍年把晦氣除去轉入好運。

南臺科大計畫團隊致力於將神農街打造成街區博物館外,也透過老街文化的特質,轉譯成活動以及特色文創品,避免讓神農街走上同質化與平庸化的窘境,每年年初就開始融滲地方特質,以生肖為主題開發端午節香包,從虎年到龍年各具特色,深獲民眾喜愛,成為神農街博物館的特色文創。2022年虎年開始,南臺科大計畫團隊先以神農街上金華府廟宇中庭虎堵的虎為主角,開發Q版的「金華虎」,去年則以兔年神農街元宵花燈展裡,南臺科大學生的優秀作品為主角,讓原創學生開發成福氣兔與招財貓香包,今年龍年延續虎年與兔年精神,除將金華府廟裡中庭龍堵的龍創造成Q版討喜可愛的金華龍外,還將龍年神農街燈展的小提燈吉Q龍,改造成專屬神農街端午節的吉Q龍香包,紅、綠雙龍可愛模樣。

雙龍香包造型討喜可愛,南臺科大計畫團隊與USR中心合作,於校園開辦「2024龍來運轉慶端午:神農街金華龍&吉Q龍香包DIY」活動,開放報名不到一天就已額滿。該活動主要是讓校內教職員認識文化底蘊計畫團隊在神農街的耕耘,以及目前街區博物館針對民俗節慶時,如何融滲地方文化,培育博物館團隊的學生,開發具有辨識度的地方特色文創品與活動。教職員工在業師與神農街博物館的館員學生協助下,滿心歡喜一針一線耐心的完成金華龍與吉Q龍。

南臺科大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端午節香包的開發從虎年開始,轉眼間已邁入第三年。不僅融滲神農街的地方文化,還致力人才培力,從兔年起就由原創圖像作品的學生研發成香包,今年更從元宵燈展的重要活動發小提燈的提燈設計開始,就交由創設二甲陳允與去年多樂四乙畢業生江倇瑈兩位同學共同創作吉Q龍提燈,再將小提燈原型由陳允同學改造成吉Q龍香包,可愛逗趣的精緻香包,讓參與神農街DIY課程的民眾誤以為是委託廠商設計,想要逐年收藏。可見南臺科大計畫團隊的人才培力有成,讓神農街有不同於其他老街的辨識度與亮點,也讓南臺科大神農街博物館落實文化永續的願景。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南臺科大計畫團隊於神農街舉辦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之合影。
南臺科大計畫團隊於神農街舉辦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之合影。

南臺科大計畫團隊於校園舉辦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大合影。
南臺科大計畫團隊於校園舉辦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大合影。

於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的情景。
於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的情景。

於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的情景。
於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的情景。

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情景。
神農街博物館的五條港文化會館的龍來運轉香包DIY課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