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侯春廷打造白瓷稻埕 回味舊時農村情懷

發稿時間:2024/05/16 10:22:0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6 10:22:09)三合院祖堂前的廣場,遍地黃澄澄的穀粒在陽光下閃著金光,印象中鄉村農忙的豐收記憶,也是過往農作生活的悠遠情懷。陶藝家侯春廷首次以竹為幹、白瓷為體,解構三合院及稻埕場域,重新詮釋舊埕生活時光,將回憶寄情於作品。「稻埕—水印設計陶藝展」即日起至6月2日於陶博館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

陶博館館長張啟文表示,陶藝創作隨著陶藝家的構思與運用技法各有奇趣,搭配細緻且深度的佈展手法,能深入傳達藝術家的創作背景與美感精神,更豐富觀展的視覺感受體驗。陶藝家侯春廷創作結合多元媒材,在傳統、現代、藝術與設計之間穿梭,以陶藝演繹傳統生活的新風貌。這次展覽以創作回憶兒時生活場域「稻埕」,侯春廷特別把祖厝80年的屋瓦加入佈展,呈現新舊交融景致,展場布置光影投射與作品相映互動,產生千變萬化的動態感,值得觀眾玩味。

陶藝家侯春廷感念於他童年回憶裡祖堂前的稻埕。每到採收季節,鋪曬收成的稻穀,有時還兼曬番藷簽、花生、菜脯等,是農作、曬衣、兒童玩耍及慶典的場域,也是家族鄰里互動的日常空間;而現今稻埕,因為不再曬穀而顯孤寂,將對農務生活的懷念寄情於創作。《埕》以竹為幹,串起一片片白瓷瓦片,形成蜿蜒約15公尺的裝置藝術,鋪上金黃色的稻穀,展場滿滿農村氣圍;以陶瓷與稻稈構成《稻稈椅》,簡約六角柱的椅子樣貌,透過陶藝創作表現傳統文化的現代之美。民眾走進展場,宛若走入三合院、稻埕場域,靜靜的散步讓思緒遊走其中,在光的陪伴中書寫自己的一頁。侯春廷在白瓷創作中,讓陶不再只是靜止的美,他分享說到「希望作品擁有聲音或光影,像一齣舞臺劇演出,期待這次展出的裝置作品,能引起觀眾共鳴有所感動」。

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認證臺灣工藝之家侯春廷,出生嘉義縣六腳鄉,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開始習陶並成立工作室,除了創作傳統交趾陶外,也參與各式馬賽克公共藝術。屢創新意的侯春廷近來將現代藝術養分融入工藝表現中,以白瓷創作走向現代陶藝,在精簡塑形與素樸色彩中,可見流動的線條與光影的變化,動中窺靜、靜極思動的作品特質,引領觀眾細細品味創作風韻。更多展覽資訊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https://www.ceramics.ntpc.gov.tw或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CMuseum查詢。

陶藝家侯春廷首次以竹為幹、白瓷為體,結合簡約六角柱的椅子樣貌,解構三合院及稻埕場域,重新詮釋舊埕生活時光。
陶藝家侯春廷首次以竹為幹、白瓷為體,結合簡約六角柱的椅子樣貌,解構三合院及稻埕場域,重新詮釋舊埕生活時光。

「稻埕—水印設計陶藝展」即日起至6月2日於陶博館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
「稻埕—水印設計陶藝展」即日起至6月2日於陶博館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