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科研團隊在「2024生技研發成果媒合會」發表研發成果,共創產學合作互利共榮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8 14:42:36)為協助生醫研發產學合作企業廠商布局市場,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丶中國醫藥大學於4月16日共同舉辦「2024生技研發成果媒合會」,邀請12組學研團隊發表最新學術研發成果,展現精準醫療的亮點,以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査驗中心(CDE)的藥品、醫材法規專家,分享相關法規和實務,吸引富邦金控創投等30多家生物科技、製藥與創投公司與會交流並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共創產學合作互利共榮。
「2024生技研發成果媒合會」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一天,國衛院許惠恒副院長、陽明交大副校長鄭子豪、中國醫藥大學王陸海副校長、財團法人醫藥品査驗中心(CDE)藥劑科技組葉嘉新組長、醫療器材組蘇美芳組長、台智雲產品經理張祺君等貴賓參與盛會,並邀請12組學研團隊發表最新學術研發成果,獲得與會廠商企業高度肯定與興趣。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王陸海開幕致詞表示,此次生技研發成果媒合會結合國衛院丶中國醫大和陽明交大三單位的科研量能,主題包括精準預測/預防、新穎藥物開發、創新平台應用等,希望能讓投資人尋找到有興趣的標的,成為推動臺灣精準健康科技的平台。
中國醫藥大學有四組團隊發表技術成果,分別為新藥類:佘玉萍教授「ADAM9抑制劑作為新穎抗胰臟癌藥物」;醫材類:蔡嘉哲教授「精準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CMU SPARK團隊新竹附醫阮春榮副院長「腦中風之腦水腫類別影像分割」、CMU SPARK團隊陳靖昀教授「體外內耳微器官動態培養平台-應用於耳科藥物及醫材體外檢測」。
佘玉萍教授帶領的癌症生物精準醫學研究團隊,其開發出的ADAM9抑制劑可以廣效抑制多種KRAS突變型,ADAM9是一種在多種癌症中大量表現的金屬蛋白酶,目前已在自發性胰臟癌小鼠模型、小鼠胰臟癌原位動物模型、KRAS野生型人源胰臟癌動物模型等三種臨床前動物模型中驗證,ADAM9抑制劑可減少腫瘤KRAS量及活性,延長小鼠存活期,且與化療藥品Gemcitabine合併治療可以根除70%胰臟癌,相關數據於今年初發表於《Nature Cancer》。
蔡嘉哲教授科研團隊所開發出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精準診斷」技術,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發炎疾病,是由於遺傳、戚染、環境因素造成自體免疫反應而導致,目前診斷上,使用RF/ACPA血清學診斷方法,陽性率只有60%,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缺口。蔡嘉哲團隊透過靶向牙齦單孢菌抗原,開發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測套組,並經過324位患者以及32位健康人初步臨床驗證,特異性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從RF/ACPA陽性率66.3%,增加到87.1%,大幅提高檢測率;並且在臨床案例上驗證可提早辨識出尚無症狀的患者,未來除了可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監測、診斷外,還可作為預防檢測用。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學影像中心開發的「腦中風之腦水腫類別影像分割技術,改變傳統腦中風流程與做法,提供臨床醫師快速預判惡性腦水腫之風險程度,提早做出決策。以往腦水腫診斷方式是用磁振造影擴散權重成像(DW|)與表觀擴散係數(ADC),在影像判讀上較為困難,僅能搭配密集的生理訊號監控,若有問題再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作為是否做開顱手術的決策,但經常為時已晚。研發工程師林劭杰表示指出,團隊所開發的腦中風Al輔助工具,可在5分鐘完成初步判讀腦部是否有大面積缺血高風險區域與高風險惡性腦水腫,進行惡性腦水腫風險程度預測,輔助醫師及早決策後續開顱手術治療或是改變用藥。目前已完成跨醫院驗證,落地臨床應用,並獲得臺灣食藥署(TFDA)醫材辦公室輔導,完成軟體醫材認證(SaMD)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