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 不畏全球經濟景氣逆風 氣候科技投資占比持續成長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7 10:21:21)PwC發布《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3),報告發現,即使全球經濟景氣面臨逆風,氣候科技投資占創投資金比例,仍自2019年持續攀升至今。2019年氣候科技投資占創投資金比例為6.8%,截至2023年第三季為止,累積氣候科技投資占比已升至10%。
主要發現:
一、2023年全球整體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金額年減50.2%,降至6,380億美元。相較之下,挹注於氣候科技新創的投資金額,2023年下滑幅度較為緩和,年減幅度為40.5%。
二、氣候科技投資人逐漸將資金移往具有減碳潛力的技術,如太陽能、綠氫、碳捕捉、利用與儲存。
氣候科技投資更為主流 中期投資件數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氣候科技的投資有越來越主流的趨勢:經驗豐富的氣候科技投資人(亦即投資新創家數超過五件者)占整體氣候科技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首度投資氣候科技的投資人,數量則持續增加,顯示氣候科技對整體市場的吸引力。
此外,2023年投資於氣候科技新創中期階段的件數(568件),也逼近早期階段件數(590件)。2019年投資於新創早期階段的件數,約占氣候科技創投案件數三分之二以上;2023年整體新創投資件數為1,255件(含後期投資件數的97件),投資於早期投資的比例已降至47%。
關於投資在新創初期力道減弱的現象,本報告分析,可能是因為總體經濟環境不佳,以及氣候科技多屬資本密集,要建立經濟規模或實際導入較不易的緣故。
更多氣候科技創投資金 用於解決製造業碳排問題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統計,工業部門占全球碳排量34%,為溫室氣體排放最大宗的產業;其次則依序為食品、農業及土地利用業(22%)、營造業(17%)、交通運輸業(15%)、能源業(12%)。
即使有更多資金投入降低工業部門碳排放的氣候科技,其投資比例仍偏低。以2013年第一季至2022年第三季的數據分析,有高達50%的氣候科技投資資金挹注於交通運輸產業、26%用於能源產業,卻僅有8%用於工業部門,10%用於食品、農業及土地利用業。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一年有所改善:近一年來有更多投資人將資金投入於降低工業部門碳排放。2013年第一季至2022年第三季之間,僅有8%的氣候科技投資投入解決工業部門碳排問題的新創企業;不過在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三季間,比例則升高至14%。
太陽能、綠氫、碳捕捉 氣候科技投資持續增加
即使2023年整體氣候科技投資金額呈現下滑,具備降低碳排潛力的氣候科技,投資金額仍持續走揚:以太陽能和綠氫為例,雖然2023年太陽能投資於整體投資金額占比僅達7.4%,綠氫為3.9%,但從2022年至2023年之投資金額占比成長幅度看,太陽能增加24%、綠氫更大幅上升64%。。
此外,碳捕捉、利用與儲存相關科技的投資金額占比,自2022年至2023年間則上升39%,但投資金額占比仍不到2%。相較之下,減碳力度較低的氣候科技,吸引到的資金也下滑:如輕量電動車的投資金額占比於2022年至2023年間下滑了50%、電動機車及電動腳踏車等「微型交通工具」 (micromobility)則下滑38%。
交通運輸氣候科技投資降溫 能源領域崛起
觀察全球各區域市場的氣候科技投資趨勢,可發現投資人青睞的投資領域已逐漸改變:自2013年第一季至2022年第三季間,交通運輸產業的相關氣候科技仍占整體投資金額50%。不過北美、中國大陸兩大市場近年投資重心已逐漸轉向:北美交通運輸產業的氣候科技投資比重,已從2018年的59%下滑至2023年的24.4%;中國大陸則從2018年的94%降至2023年的71.5%。
另一方面,能源相關的氣候科技投資則持續提升,尤以中國大陸市場最為明顯:從2018年的低於2%大幅提高至2023年的22.2%。
氣候科技新創仰賴資本持續投入 推動規模化效應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雖然全球面臨總體經濟壓力、地緣政治動盪影響,致使創投投資金額下滑,但氣候科技投資於整體新創投資的占比依然持續上升,凸顯氣候科技仍是創投心目中的焦點。
全球對氣候科技、尤其是高碳排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讓創投在這場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爭中至關重要。然而氣候科技發展往往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才得以規模化成長,因此氣候科技新創不僅成長初期需要創投(venture capital)挹注,中後期也需要成長資本(growth capital)持續投入,方能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面對各項政策及標準的演進,跨產業與跨組織的緊密合作也同等重要。唯有全球給予氣候行動更多關注,身處科技創新最前線的投資人,才會有更多的施力點與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