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增列14種為保育類 飼主應於112年12月31日前完成登記並禁止買賣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025 12:18:34)農業部於112年10月24日公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將鯉科之溪流細鯽(Aphyocypris amnis)、陳氏鰍鮀(Gobiobotia cheni)、中間鰍鮀(Gobiobotia intermedia),及鰕虎科之砂棲瓢眼鰕虎(Sicyopus auxilimentus)、尾鱗銳齒鰕虎(Smilosicyopus leprurus)、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及韌鰕虎屬(Lentipes) 8種等,共計14種淡水魚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使我國保育類淡水魚數量從17種增加至31種。民眾如於公告日前已飼養本次增列之淡水魚,務必於112年12月31日前向飼養所在地縣、市政府登記備查,並不得再私自繁殖及買賣。
首次民間提案列保育類 以鰕虎科11種最多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臺灣東側太平洋沿岸有許多河川與獨流水系,是鰕虎魚重要棲地,卻因不當河川治理工程阻礙魚類洄游,及遭受採捕壓力等因素,導致族群量日漸稀少。由於鰕虎魚難以人工繁殖,致水族產業必須靠捕撈野生族群以供應需求,故應藉由強化保護力道,才能使族群止跌回穩。
林業保育署表示,本次公告之保育類物種中以鰕虎科11種最多,也是首次由2位民間淡水魚愛好者提案,從110年起歷經3次專家會議審查,再由農業部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估分類後列入。原提案建議將15種、1屬(韌鰕虎屬,全球約22種)共37種淡水魚列入保育,但專家評估符合提升保育等級並經公告者有14種,其中溪流細鯽為臺灣特有種,目前侷限分布南投某溪流部分河段,且成魚僅100至200尾,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同為臺灣特有並分布中部烏溪、濁水溪之陳氏鰍鮀列為「珍貴稀有」,而列為「其他應予保育」者則包括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臺灣原生之韌鰕虎屬魚種6種,及2種韌鰕虎國際物種。
5,000多種保育類 國際物種也入列
本次列入保育之8種韌鰕虎屬魚種,包括臺灣地區有分布之棘鱗韌鰕虎(Lentipes armatus)、布納加亞韌鰕虎(Lentipes bunagaya)、新喀里多尼亞韌鰕虎(Lentipes kaaea)、奇吉木納韌鰕虎(Lentipes kijimuna)、棉蘭老韌鰕虎(Lentipes mindanaoensis)、巴拉望紅韌鰕虎(Lentipes palawanirufus)等6種原生種,另有2種國際物種則是IUCN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列為「極危(EN)」等級之沃森氏韌鰕虎(Lentipes watsoni)、「易危(VU)」等級之異齒龍韌鰕虎(Lentipes dimetrodon),均經IUCN評估遭受捕撈供應水族貿易市場威脅,且異齒龍韌鰕虎近年已被輸入國內販售,故一併列入保育類名錄予以管制。
林業保育署進一步表示,類似異齒龍韌鰕虎這類非臺灣地區原生之野生動物列入保育類名錄,亦有前例,在我國已公告約5,523種(含亞種)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除204種臺灣原生種外,有高達5,319種為非臺灣地區原生之國際物種,有些甚至整科、整屬列入名錄,皆是族群數量稀少、極可能受貿易影響而有滅種威脅之物種,例如大象、犀牛、獅子與靈長類野生動物,及民眾較熟悉之龍魚(野生個體)等,均屬這類物種。
飼主應於12月31日前登記備查 非經許可不得繁殖買賣或陳列展示
林業保育署強調,透過逐年檢討的機制,受威脅之野生動物會評估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而族群量已穩定之保育類也將評估調整回一般類野生動物。如民眾已飼養、持有本次公告修正增列之14種保育類淡水魚,應自公告日起至112年12月31日期限內,向飼養所在地之縣、市政府登記備查,才能繼續合法飼養,但不能於公共場所陳列展示;同時,也提醒民眾及各大水族館或網路賣家注意,非經許可不得私自繁殖及買賣。如經查獲未登記之持有者,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規定,裁罰最高5萬元並沒入未登記個體。此次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及這些鰕虎魚常用市場俗名,均可至林業保育署自然保育網查詢(網址: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2021),民眾亦可直撥1999向當地縣、市政府農業或保育主管單位詢問申請登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