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雲科大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齊聚交流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26 14:25:32)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於5月25日、26日為期兩日,在人科二館演講廳舉辦「第二十三屆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以「島嶼新聲」為主題,意味著在後疫情時代,希望臺灣的文化資產能夠恢復生機,展現出堅韌與絢麗的一面。現場與會的專家、學者、學員齊聚一堂,熱烈交流,為文化資產的學術研究與保存工作展開新的篇章。
本研討會是文化資產學界和大眾共同分享觀察、經歷和體會的平台。「新聲」除傳達各界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心聲」,也象徵著新生,意味著世界正在逐漸回到正軌,並找到新的平衡。研討會的三個副標題分別為「共時」、「共構」和「共生」。其中,「共時」代表臺灣在不同時期接納不同政權和不同族群,形成多元的文化。「共構」表示文化資產與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密切相關,臺灣的文化認同由單一走向多元,並建構了更貼近土地的文化主體性。「共生」則指在當前的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享有文化公民權,文化資產的保存也需要社會大眾的參與,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共榮發展,使文化資產領域更加健全完整。
本屆研討會特別邀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局長施國隆於5月25日專題演講「文化資產保存法發展脈絡與未來展望」、5月26日敬邀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舒楣主講「困難襲產無處不在:地景暗影中的壓迫、離散、創傷」,探討因時代衝擊而受壓迫的族群在東亞地區留下的「困難遺產」,並指出保存這些文化資產的困難和重要性,以呼應文化資產時事和脈動。
開幕式時,雲林縣文觀處陳璧君處長表示,台灣在文化資產領域人才並不多,文資保存與大時代互動是全球議題,面向國際的不僅是高科技產業,更需要多元的展現,特別是文化資產輸出,以法國飲食文化為例,香檳被列為世界遺產。文化資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雲科大文資系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已舉辦23屆,期盼將來能有機會更進一步舉辦國際性研討會,讓雲林文化在地扎根並走向國際。
人科學院李謁政院長說明,山海觀研討會舉辦23年以來,對文化資產領域有著強烈使命感,不侷限於認知個別的文化領域,而是要有面向臺灣、全球及時代文化全面的觀點。文資系深耕在地數十年,儼然成為雲林學派的成就,院長再次鼓勵並肯定文資系山海觀研討會,誠摯感謝現場與會的貴賓、學者及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繼續為台灣文化資產領域貢獻一份心力。
文資系王瀞苡主任也分享,山海觀文化資產研討會是是國內文化資產學界與大眾共享的跨領域交流平台,此次研討會承蒙各界投稿踴躍,共邀請近20位優秀學者發表。也感謝系上徐雨村助理教授帶領碩一研究生辦理疫情解封後的首場實體研討會。同時,本研討會也是文資系[2023#文資學 學文資]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冀望能藉由此一學術交流平台繼往開來,持續增益我國文化資產議題之廣度與深度,引發更多共鳴與創新思維,成為政府、學術界、產業界、社會大眾互相砥礪進步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