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疫情心藥 寫字可療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331 10:29:26)煮字為藥,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寫字療疾」展,邀大家一起解封疫情。
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本展囊括傳染病、心理疾患、集體創傷、慢性病及長照等多元主題,呈現文學如何陪伴人們度過病症所帶來的身體苦痛、心理壓力。當中也展出父親林亨泰書寫看診紀錄的年曆手札,得以看見他與疾病共存的痕跡。
作家平路分享,從前總誤以為健康王國與疾病王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度,藉由文字帶來的連結才領悟兩者其實相連。而生病也讓她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還有什麼比恢復完整的過程更值得珍惜呢?」
成大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黃于玲提及,感謝本次合作機會,讓教師對於臺灣醫療史、醫療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得以與展示結合,相當樂見學生與醫師老師進一步探討閱讀文本的心得。她也分享,學生讀完平路的作品《間隙》以後,直呼「相見恨晚」。
作家黃柏軒則談到,生病於他而言的重要領悟是,不再試圖控制外界,而是往內在深入探索、理解自我。他也於現場朗讀,首次曝光近日候診時所創作的詩作,引發在場觀眾的共鳴。
本展展出許多臺文館的珍貴典藏品,如楊逵〈無醫村〉手稿訴說因貧富差距而造成延誤就醫的無奈;張文環〈閹雞〉、吳漫沙〈瘋女阿蓮〉手稿以瘋癲為題,揭示社會中不合理的壓迫;龍瑛宗沾有塵土的輪椅,伴隨他度過晚年生活,也映現他與家人間深厚的情誼。臺文館也邀請平路、黃柏軒、陳宗暉、李欣倫與郭強生五位各領域作家,於訪談影片《負重前行》中,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寫作找回生活平衡。
本展亦將文學結合藝術作品及多媒體裝置。進入展場即可見到鑲嵌著病毒球的裝置,觀眾可穿梭其間,感受病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藝術家巫姿瑋製作的玫瑰花垂掛,代表玫瑰作為梅毒的隱喻。拉開黑幕,走進「腦內囈語」沉浸式體驗區,直衝而來的字句,讓人感受患者複雜的腦內世界。
時間停在凌晨1點47分的大時鐘旁,錄音機播放出陳列〈無怨〉的文句,道出九二一大地震與白色恐怖,都是臺灣人民的集體創傷。你曾注意疾病與療癒的部首都是「疒」嗎?「由疒自由」裝置,邀請觀眾拿起毛線,勾勒對於生命必經課題的思索。最後一個展區「好好療」,特別以詩人兼書法家何景窗的字體妝點牆面,觀眾可坐於沙發翻閱相關書籍,挑選喜愛的療癒小物來紓壓。
今(30)日開幕典禮,作家李欣倫、陳宗暉、宋尚緯、顏艾琳;成大全校不分系副教授吳易叡、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蔣竹山、文學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鄭烱明等各界貴賓皆到場共襄盛舉,臺文館特別邀請「稻草人現代舞團」,透過舞者的身體律動,詮釋走過生命幽谷的歷程。
如何與疾病共存,是每個時代共同的課題。歡迎觀眾走進展場,一同透過深刻的文學,關照不完好的自我,重獲面對疾病的勇氣。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特展」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9日,週二至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官網:https://www.nmtl.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lTain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