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有情眾生」的當代新解 國美館「技術•身體•多重宇宙-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論壇」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12 11:51:57)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以「問世間,情不為何物」為策展主題,將膾炙人口的詞句,改編為數位技術時代對「有情眾生」本性的追問。為深入探討關於現代技術生態、身體檔案與生命政治、文化記憶、當代原民現身等展覽議題的脈絡,國美館特別於今(10)日舉辦「技術•身體•多重宇宙-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論壇」,邀請本屆台雙展策展人,以及來自視覺與表演藝術、哲學、人類學等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及藝術家共11位與會。
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代表廖仁義館長感謝策展人徐文瑞與張懿文,以及發表講者、籌辦本次論壇的國美館團隊。汪佳政表示,本次雙年展藉由多元的藝術媒介,探究「萬物皆有情」的意涵。自11月5日盛大開展以來,除了展覽,還有很多精彩多樣的座談會、藝術家工作坊、舞蹈演出、聲音表演等活動,讓來館民眾得到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希望本次論壇的舉辦讓大家有美好充實的一天。
本次論壇聚焦於當代技術哲學與藝術本質的討論,擴大觀看身體的視野,從身體的感官經驗開啟想像與再創造的空間,重新理解萬物複雜多樣的生命情境,以及人與物種間的共生關係;此外,並藉由回溯原住民族藝術的歷史發展和「原民性」的意涵,呈現當代藝術的多重宇宙觀點。
此論壇特別規劃一場專題演講,邀請兩位策展人分別闡釋本屆台雙展的策展理念。由徐文瑞所主講的「情為何物」,叩問在情與意識脫鉤的當代,如何重新回返情變成宇宙浩然流行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去呼應「情」字在中文語境中的形上學意涵:情不為何物?何物不為情?技術物或數位物是否皆「有情」?而張懿文所探討的「身世間」則以「身」、「世間」、「身世間」三個面向切入,從身體探究當代技術史演進、原民現身的歷史,與身份認同的種種複雜關係。
論壇分為三項主題進行探討:第一場「當代藝術中的技術哲學」,從當代藝術中的技術哲學觀點,審視「藝術」與「技術」之間的概念與區分,爬梳藝術創作與多元技術之間的脈絡與問題意識。第二場「身體展演與跨物種對話」透過當代藝術的身體實踐,呈現生命與萬物存有的詮釋與哲思,並從藝術計畫的田野踏查中,重新發掘臺島美學論述和多物種藝術的樣貌。第三場「原民現身與多重宇宙」則聚焦於藝術家如何從多元的技術思維另闢不同的途徑,展現對原民族群歷史、文化、土地記憶等議題的關照與省思,拓展對當代藝術的論述視野與未來想像。
此論壇邀請中研院文哲所李育霖研究員、中正大學哲學系陳瑞麟教授、北藝大舞蹈理論研究所陳雅萍教授、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謝一誼教授、樹德科大藝管系林育世教授、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高俊宏教授、藝術家楊育傑出席發表,並邀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邱誌勇所長、臺體大舞蹈系張思菁教授、策展人徐文瑞主持座談,透過跨領域的學術研究與對話交流,藉以回應展覽中所關注的技術哲學、身體實踐與原民性等多項議題,進而從不同的層面思考「眾生萬物皆有情」的當代新解。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