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理不清,基隆「張老師」陪你好好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822 14:17:48)美好的暑假常是親子互動的好時機,但有時也是讓人苦惱親子溝通問題的高峰期。日前在社群平台「爆料公社」上有家長提到目前念大學放假在家的孩子,經常深夜上網打電玩,多次勸說卻發生親子溝通不愉快的情形,大嘆親子溝通不容易,而引起許多人的熱議。確實在長長的暑假中,父母與孩子有了更多互動的機會,但也因此常在溝通中出現不愉快的摩擦,像是事件中家長頻頻要求孩子注意健康要早睡,但難得放假的年輕人卻覺得被限制而起爭執。這樣的情節對許多人而言可能都有似曾相識的經驗,但可能同時也有「有理講不清」,「不知道怎麼說你才懂」的複雜情緒。
許多親子溝通的本意多是一方為了表達對另一方的關懷,但在叮嚀或提醒的過程中,過度強調了個人的是非價值判斷,而讓被提醒的一方覺得自己被批評、
被否定而覺得自尊心受傷。有時無心之言,後來竟成了相互爭執的情況,原本的好意反而把彼此越推越遠,久而久之,視親子溝通為畏途,實為可惜。其實若能留意溝通中彼此的需求,能在欣賞、支持中提出自己的觀察與看法,溝通中觀點的差異,可能就是創造關係互動雙贏的契機!面對親子溝通問題,「張老師」提供以下方法,或許可以思考一下:
1. 溝通前能先試著表達欣賞對方的差異,像是在批評孩子電動打太久之前,或許能先以欣賞角度,肯定孩子投入一件興趣的活力和熱情。
2. 然後說明自己的觀察以及經驗分享給孩子參考,例如:「我發現好幾次你痛快打玩遊戲到凌晨,隔天好像都不太有精神,早上也常爬不起來吃早餐。」
3. 最後再保留一點空間,特別是面對已經成年的孩子,這樣的支持與尊重是很重要的,像是說明自己可能的侷限,例如:表示因為自己接觸不多,所以不了解新興世代的娛樂,期待孩子跟我們介紹、分享新奇的遊戲或訊息等等。也許就在這一來一往的交流中,我們都能更細緻的感受彼此立場和感受,而對問題有了更具彈性的共識。
假期是個人休息以及調適自我的良機,或許對關係也是如此,讓我們在機會中更認識彼此,欣賞彼此。但若在經營關係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是十分平常的
事,「張老師」中心提供1980輔導諮詢專線的服務,歡迎有相關困擾的民眾可使用電話簡撥「1980」分機13,基隆「張老師」會在電話另一端陪你安頓情緒,尋找更自在的方式回應關係,來經營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