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訊息
臺灣首支完整水下考古紀錄片 7月邀請大家揭開「海底船說」!
發稿時間:2022/07/01 18:44:0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701 18:44:07)臺灣周邊海域自古即為重要航道,船隻往來頻繁,瞬息萬變的海上氣候、戰爭及海盜,使得海洋活動風險大增,也造就了無數悲劇的海難故事,這些沉沒的船隻與物件,隨著時間推移,成為我們認識過往歷史的「水下文化資產」。
「一艘沉船,就是一頁歷史。」
經過調查,臺灣周遭海域埋沉了20處沉船等目標物,年代橫跨宋代到二戰時期,研究成果相當豐碩。其中6處沉船具有高度歷史及文化價值,分別是清代中期木質貿易船「將軍一號」、19世紀西式古木帆船「綠島一號」、途遇風暴的英國商輪「博卡喇汽輪」、清末戰事的歷史見證「廣丙艦」、觸礁擱淺的英國蒸汽貨輪「蘇布倫號」及日軍二次大戰運輸船「山藤丸」。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歷時兩年製作「臺灣首支完整水下考古紀錄片--海底船說」,拍攝團隊與考古人員冒著強勁的海流和巨大的水壓,潛入水下40公尺,只為將難得一見的沉船遺址現場呈現給大眾。本片更越洋採訪到了70多年前「胡佛總統號」船難事件的倖存者周遠女士,透過她的親身經歷,第一手揭露了那些埋藏在大時代裡的故事。
今年七月,邀請民眾一起潛入深海,揭開「海底船說」!
(廣告)
文章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