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小巨人 普聖再利用科技領航台灣綠色經濟獨角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324 09:30:38)台灣循環經濟先驅,以永續未來、零廢棄為目標的「普聖集團」,現正布局2022年第二季從發跡地台中梧棲,北上至台北市松山區拓點設立新辦公室,期盼鍊結首都圈的資訊流與核心資源,讓普聖集團近年致力於綠色經濟與環保再生的斐然佳績,能被更多人看見。
環保小巨人用行動熱愛台灣土地
堅持初衷,打造友善生機、循環經濟之理想未來的普聖集團總裁陳岳鴻,從雲林古坑農家子弟出身,經商數十年仍不忘對台灣土地的熱愛。陳岳鴻感念,台灣豐富的農產與出眾的農業發展技術,是台灣的瑰寶,奈何礙於經濟發展需求導致台灣土地因長期使用化學肥料而有酸化、硬化的後遺症。
有鑑於此,陳岳鴻整合有機業副產品與剩餘資材處理的獨家技術,基於循環再生理念,淬鍊出更精純化的有機肥料,回饋台灣的土地與農民。2018年陳岳鴻成立「普聖集團」以「循環經濟」為主軸,創立「普聖再利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包含R類有機物質再利用專業處理工廠的「普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機肥料生產製造工廠的「福茂有機肥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聖集團以高科技分解發酵獨家技術,有效解決環境汙染和廚餘問題,其中最令人驚艷的,就是透過水解技術以家禽屠宰後所產生的羽毛、或果菜生鮮殘渣所打造的100%純天然有機氮肥。
前瞻ESG打造台灣綠色獨角獸
在陳岳鴻的眼裡,「垃圾變黃金」與「落實環保」從來不是口號;回收必須真正再利用,才能發揮其價值與效益。但放眼台灣市場上過往的回收機構對農畜副產品與剩餘資材的處理,往往加以掩埋或是焚燒,非但沒有落實「回收利用」還會製造惡臭、空污等種種二次環境污染。
因此,在接手創立普聖集團後,第一要務就是顛覆「回收廠」給人髒亂、惡臭的負面印象。在高規格環保標章要求的自我把關下,普聖集團領先全球的不僅僅是在農業副產品與剩餘資材再生的專業技術,對於減碳、零污染、甚至自動化技術減少人力支出的產能效益上也有亮眼的成果,落實「循環經濟」的宗旨與目標。
「綠色經濟」最終特徵之一是「零廢棄」,此即「循環經濟」;歐盟不僅是實踐循環經濟概念政策的始祖,也是聯合國2030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最重要政策。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採取自然正效益(nature positive)的變革,將可在2030年前創造3億9,500萬個工作機會, 10.1兆美元的潛在商業價值。
陳岳鴻總裁帶領普聖集團的努力,不僅落實在回饋台灣在地,更與國際接軌,在在呼應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ESG」的概念;「ESG」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縮寫,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趨勢指標;符合ESG觀測的企業在美國被視為綠能科技與環保產業的投資指標,比爾蓋茲曾在受訪時提及,因應全球氣候發展與環保議題走勢,「綠能獨角獸」的發展潛力十分值得被期待。
趨勢領航推動綠色經濟再成長
全球推動綠色經濟浪潮,台灣現有的循環經濟、低碳技術均在持續發展中,且具有成為世界低碳解決方案的供應者的潛力。身為台灣綠色經濟與永續環保實踐者,陳岳鴻總裁與普聖集團整合這些年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展現積極布局的企圖心,透過在台北市松山設立全新辦事處,期盼展現創造更多與首都圈的資訊互動,呼應政府的產業創新政策與綠能推動計畫,共同深耕發展潛力十足、值得永續經營的綠色經濟市場。
陳岳鴻表示,「普聖再利用科技」不但為食品工廠、家禽屠宰市場、果菜批發市場等客戶解決了廚餘、下腳料的困擾,現行一年可供新北市消化高達20000頓果菜生鮮廢棄物的成功經驗,也期盼未來能持續複製、推廣。從回收服務到再生產品,普聖集團的企業營收不僅是創造了雙向效益價值,更重要的,是真正透過新創科技的發展與細節重視,給予自然環境正向的回饋,真正疼惜台灣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