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辦理「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 線上講座」 培育攝影資產之保存修護人才

發稿時間:2021/11/16 17:23:3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116 17:23:32)為培育具專業能力之攝影修護人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於2021年11月16日及12月4日,辦理兩場次的「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 線上講座」,邀請美國德拉威爾大學藝術保存科系主任及教授Debra Hess Norris,以及美國阿蒙卡特博物館攝影修復師Maria Fernanda Valverde,透過線上講座方式,分享他們面對文物保存執行之思考面相與執行策略。

有感於臺灣目前攝影資產修護專業人才的數量,未能趕上攝影資產凋零的速度,文化部「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自2015年起即逐年規劃辦理攝影文物保存維護相關研習活動,針對具基礎修復職能之專業修復師及學生、攝影藏品保存工作人員加強培訓,以研討會、講座、工作坊等方式,擴展保存專業人才相關技術之廣度及深度。

今年度邀請的兩位講師,皆為國際知名專家學者,深耕攝影修復領域多年,並積極參與國際性的保存維護交流與計畫,Debra Hess Norris教授將於本次講座分享攝影藏品全方位的保存計劃和風險評估,涵蓋文物維護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參與者包含保存人員、策展人、科學家、學者、高階管理人士等,以確保每個步驟的優先順序;負片類藏品的低溫保存已被認可是有效減緩負片的劣化速度,Maria Fernanda Valverde修復師分享她在攝影底片保存的多年實務經驗,介紹不同類型的低溫保存做法,並如何在有限資源中,利用低成本材料與設備的冷凍乾燥方法。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重視臺灣的攝影資產,除了盡力保存與修復自身的典藏,也培育攝影保存修護人才,但是攝影資產的保存不是只依賴保存修復人員,要延長影像的生命也不是只有一種標準與做法,今年度的講座議題聚焦於各種可能性,要讓處在臺灣各個角落的攝影資產,有更多的人能一起好好照顧它們、延續它們的生命;透過此知識交流,將提升臺灣攝影文物保存領域之國際視野,展現「深耕臺灣、放眼國際」的影響力。

(廣告)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主視覺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主視覺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場次二主講者:Maria_Fernanda_Valverde及其講題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場次二主講者:Maria_Fernanda_Valverde及其講題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場次一主講者:Debra_Hess_Norris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_線上講座」場次一主講者:Debra_Hess_Norris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存_線上講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鄭舒媛進行開場致詞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存_線上講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鄭舒媛進行開場致詞


場次一講題:攝影類藏品的保存計畫及其修復與保存措施的考量
場次一講題:攝影類藏品的保存計畫及其修復與保存措施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