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的回聲 回應異端處境 —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11月20日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103 13:14:56)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人權藝術生活節」今年邁入第二屆,由業界知名跨界創作者鴻鴻擔任策展人,邀請多位臺灣頂尖出色藝術家和表演藝術團隊,用音樂、舞蹈、戲劇與親子節目、常態展覽及短片展等10項共18場次展演系列展演,鏈結各項響應活動,串聯起一場人權與藝術的盛宴,自11月20日至12月12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登場。文化部長李永得、國家人權博物館代理館長張嬋娟、策展人鴻鴻、《提燈上路》開幕音樂會策劃馬世芳、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及秘書長林黎彩、創作者與原住民權利倡議者巴奈及各表演團隊代表皆與會出席。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人權及藝術是一體的兩面,許多藝術創作的發想來自於人權議題,而人權的信念則可透過各種藝術的形式讓大眾理解。此次人權藝術生活節感謝鴻鴻策展、馬世芳策劃開幕音樂會,以及許多年輕藝術家帶來的作品。李部長特別以韓國光州事件延伸創作出許多國際賣座的電影為例,鼓勵藝術界將人權議題作為創作的養分,因為「政治的禁忌是藝術創作非常好的題材」。李部長強調,人權的議題需要更多的力量共同努力,文化部會持續與各界整合推動,期盼讓大眾更為理解及關注政治、勞工、人權、居住等多元的人權議題。
今(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以「異端的回聲」為題,策展人鴻鴻表示,「異端」指不見容於「正常」體制的思想。在戒嚴體制下,任何自由言行都可能被視為異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需要聆聽更多的議題與聲音;而「回聲」更是重要,所有的創作都是「現實」與「過去」歷史的回聲。人權藝術生活節銜接國際兒權日與世界人權日,本屆活動時間跨距更長、形式更多元,音樂類型豐富,除了持續關注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下不同身份的記憶表述,也加入無障礙人權的主題,希望友善平權的理念能夠化為我們的日常。
記者會邀請《提燈上路》開幕音樂會演出者之一巴奈選曲演出〈是誰〉,該曲源自孩子的詩:「我的圖騰,被忘記了。我的聲音,被蓋住了。我的語言,被殺掉了。我的名字,被偷走了。我什麼都沒有。」巴奈認為,痛苦會在世代間延續下去,期待能夠透過音樂,在絕望的時候懷抱希望,巴奈說,收錄於《守望天明》合輯的〈一種謊言〉是自己今年創作中最喜歡的一首,很開心有機會被聽見,「我覺得人權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希望可以給孩子更好的世界。」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特別邀約不同類型的聲音表演,希望帶給參與者更多不同的聆聽體驗。將於近日推出、由資深廣播人馬世芳策劃的合輯《守望天明》共蒐羅八首音樂,本次開幕演出《提燈上路》音樂會邀請了其中四組:Yinguyu Yatauyungana、保卜•巴督路Baobu Badulu、百合花、巴奈、那布、林生祥、大竹研Ken Ohtake演出;兩場講座音樂會中,《留聲機的禁歌歲月》播放珍貴的黑膠收藏述說歷史;《寂靜鎮壓》音樂會則是薩克斯風與鋼琴協奏出以二二八事件為靈感的委託創作曲目;Crescent Lament恆月三途帶來的《噤夢之夜》音樂會以重金屬搖滾傳遞沉寂年代臺灣人的故事。
接續上屆兒童人權日的規劃,本次特別以委託創作形式邀請明日和合製作所與沃手工作室,以新思維兒童劇場演出《遊戲規則》,開展對兒童權利的探索與想像;盜火劇團《回聲》重新演繹白色恐怖小說文學,以一位80後女學生的視野帶領觀眾回溯過去;再拒劇團的《逝言書》以漫遊者劇場形式引領戴著耳機的觀眾們親臨歷史遺址,返顧消逝的時空。
周書毅、鄭志忠帶來舞蹈作品《阿忠與我》選段演出,從人權的角度拋出對話,企圖拉進整個社會的參與,展開更多關於人我、壓抑、平等的辯證。白色恐怖短片展邀請甫獲第43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的洪瑋伶《K的房間》、新秀導演張荷澤《永恆之火》和李佳泓《像條狗》三部短片,以不同主題透視白色恐怖的幽微角落。河床劇團以沉浸式裝置設計的常態展《時光蟲洞》,邀請觀眾改變視野方向,窺視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故事的短片。
除精彩的演出之外,今年也將開展一系列與人權議題相關的響應活動:「2021島嶼聲耕音樂工作坊」、「人權路上」紀錄片放映座談會、「2021年國際兒童人權日」系列活動、「人權市集」等。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活動均為免費參加,各項節目自11月4日中午12點起開放線上索票,歡迎至KKTIX搜尋「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後續精彩演出及活動訊息,敬請持續鎖定人權藝術生活節活動官網及臉書。
【「異端的回聲」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
時間:110年11月20日-12月12日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官網:https://www.hrftw.com/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rftw/
活動內容請參考附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