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教育政策研究 解密校長成功領導方程式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824 17:19:59)教育部國教署主辦之「110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暨教學卓越獎」複選發表於16至27日舉行,全國總計64位高中以下校長及104個教學團隊參加選拔賽,得獎名單預定10月揭曉,以表揚樹立優質教學典範的學校以及鼓勵校長專業領導。
在教育現場,校長和教師如何發展領導力,來成就卓越的辦學績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以培養教育行政領導和管理創新實務觀念與知能為特色,並開辦教育領導培育中心,系統化、專業化著力於校長、主任培育工作,該系教師長期關注行政領導的相關議題,期解開教育現場領導力議題的主要影響因素。
該系主任陳文彥副教授和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的潘慧玲教授近年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發表題為〈校長領導對教師學習領導的影響:檢視信任關係與學業強調的調節作用〉之學術論文,針對國中校長促進教師展現領導行為的效應和脈絡性因素加以探討。這是一個整合型的多年期計畫,並且和淡江大學、臺師大及靜宜大學的老師共同研究,也是科技部計畫的成果。
陳文彥表示,在講求分享管理的學校經營中,教師學習領導十分重要,但過去很少有研究觸及學校脈絡的影響。為了檢視校長對教師發揮促進學習的領導具有何等效應,特別是此效應是否會因學校裡的信任關係及重視學業程度而有所差異,而展開這方面的研究。
他解釋這項研究的時空背景:在教育行政研究中,教育領導是最受重視的領域之一,並且發展出許多不同的領導概念。像是教學領導的概念源自美國,早期校長注重於行政管理與公共關係,然而在教育學界的研究中,有效能學校的校長其實還要致力於教學領導的工作,因此教學領導在1970年代後開始受到重視。1990年代時,轉型領導於企業中很受歡迎,在教育界也成為風潮,至2000年後,領導對於教與學的影響力再度受到重視,尤其是在2010年後各國開始看重大型國際評比的成績,注重學習,台灣也不例外,像是展開學教翻轉等,因此用語的改變其實也代表圖像和重心的轉向。
教師領導是陳文彥近年研究的焦點,教師領導是一個比較廣的概念,不論是否有行政職務,只要能發揮影響力就算是領導的展現,但是中層領導是指擁有正式行政職務的教師領導者,行政職位的有無對於教師領導頗為重要,因為行政職位使老師提出一些想法時能夠更加名正言順。潘慧玲教授研究的則是校長領導,因此研究團隊在問卷的設計上結合這兩個部分,以得知校長促進教師領導或是要影響教師時是否有重要的脈絡性因素,並選擇學業強調和信任關係二個變項進行深入研究。
陳文彥表示,學業強調是一種學校文化,像是學校重視學生上課態度是否認真,以及學業表現和升學成果等,這在西方被視為正向的文化,在升學競爭激烈的臺灣,若學校還加以強調,是否會導致負面的效果,則是過去很少探討的有趣問題。他將這個變項納入研究,進而發現,強調學業的文化,可以促進老師展現領導行為,因為若學校很重視學生要上課認真,這無形的文化會進而影響老師的態度和行為。此外,陳文彥從參訪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學校經驗當中,觀察到有些學校既重視學業也重視其他活動,因此學業強調不一定如我們想像般的負面,並非是重視學業就不重視多元學習的二分法,而是二者有可能並存。
信任關係是指教師對校長的信任,這是領導學界相當重視的變項,因此研究團隊好奇當校長想要帶動老師、展現領導行為時,是否需要一些基礎。研究結果發現,如果老師和校長間存在著信任關係,也就是當老師相信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校長會提供支持和協助,並且在和校長討論工作上的問題時感到自在,不用擔心有後遺症時,老師們會更願意展現領導行為。由於教師領導是一種組織公民行為,對組織有所幫助,如果要讓老師展現這樣的組織公民行為,信任關係的建立就顯得非常關鍵。
陳文彥表示,校長如果對學校發展有想法、有遠見,並能站在高的角度看到未來方向或更多可能性,將有助帶領學校成員做不一樣的思考,進而發揮影響力。他說,有許多校長和行政人員就讀暨大的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博班,所以他常常在教學當中,藉由第一手研究結果或是實務經驗,教學相長,像是把校長領導如何和教師領導相輔相成的研究成果回饋至教學當中,師生收穫都更為豐富,實務上也對於學生領導力的培養非常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