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領導多個國際組織 法媒分析戰略意圖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8日專電)法國費加洛報一篇文章分析,中國取得多個國際組織領導職位,部分人士擔心中國藉機發展自身利益、壓下各國對中國的批評,還有否定「普世價值」、重塑全球治理原則的疑慮。
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23日當選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秘書長,是首位出任此職位的中國人。
「費加洛報」(Le Figaro)記者普呂耶特(Cyrille Pluyette)撰文表示,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前主席孟宏偉去年秋天突然在中國「失聯」、接著傳出被秘密逮捕、受審一事,顯然不足以擾亂中國在國際機構逐漸增長的勢力;在很多人眼中,孟宏偉的例子證明中國政府對這些在國外居高位的國民,首先要求的是對共產政體的忠誠。
文章提到,北京宣稱屈冬玉當選是對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及全球發展的一種回報,一些外交人士坦承中國近年給予聯合國糧農組織大量贊助,在打擊貧窮上也有成果;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控中國採取「侵略式競選」、以取消債務等方式換取會員國的票。
還有一些人認為,投票給中國籍候選人,不能只以壓力來解釋,那也是為了平衡西方國家的勢力。
文章說,無論如何,屈冬玉勝出,明確顯示中國在聯合國機構中占據戰略性職位的真正作戰計畫,中國人已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機構取得領導職位,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AES)也是由中國人主導。
文章提到,這種難以饜足的胃口引起一些憂慮;一名歐洲外交人士說,在歐洲聯盟(EU)內部和一些成員國之間,有很多人擔心中國把自己的規則強加於聯合國糧農組織之上,為自己的利益而服務。中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有些人怕中國會把手伸向非洲農地。
此外,中國在聯合國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顯著,使得中國近年得以壓下一些外來批評;舉例來說,西方國家對新疆「再教育營」一事雖然氣憤,但目前沒有決定對中國施以任何懲罰。
文章還分析,中國與美國在爭奪世界霸權上漸趨對立,中國試圖重新定義全球治理的原則,利用自己人在各大國際組織的領導職位來宣傳中國準則,而不是採用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準則,例如中國對人權的看法集中在社會及經濟發展角度,而非維護自由;整體來說,就是排斥中國眼裡的西方「普世價值」,改採中國專制政治模式。
文章提到,這套有系統的方法不只在聯合國內可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計畫要在世界各地興建巨型基礎建設,有利於擴大中國在經濟及外交上的影響力;另外,中國也成立各種與現有國際機制抗衡的組織,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及聯合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機制」,在歐洲幾個大國眼中,這種機制像是意圖可疑的「特洛伊木馬」。
文章最後表示,屈冬玉承諾盡力維持公正中立、具體完成使命,他也確實需要拿出言論以外的行動,以消除各方疑慮。(編輯:郭中翰)10806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