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顧健康又防兒虐 每個寶寶將有專責家庭兒醫

2019/1/23 09:22(1/23 11: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醫路守護重症病童高危孕婦1(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3日電)衛福部計畫推動兒童醫療照護網絡,每個新生兒都有家庭醫師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各縣市要設至少一家重點醫院,提供24小時兒童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最快今年3月上路。

台灣107年出生的嬰兒數僅約18萬人,每個孩子都是寶,但在「台灣兒童死亡原因複審及分析先驅計畫」發現,2011至2015年中,19歲以下死亡兒童死因前3名皆相同,第一名為周產期相關、第二名為交通事故、第三名為先天畸形。

國內成功大學等相關研究認為,相較於大多數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以及文化背景相似的日本與韓國,台灣1到14歲的兒童死亡率、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都相對表現不佳。

台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長傅雲慶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多年來台灣兒童醫療的問題是不患寡但患不均,兒科人力多集中在都市,偏遠地區的孩子要看兒科並不容易。

兒童急診人力更是缺乏,傅雲慶說,兒童急症重症照顧比成人棘手,必須靠醫師費心觀察,也不能過度仰賴儀器檢查,給付又相對較低,很多醫院考量成本都停止兒童醫師看急診服務,孩子送到急診就由一般急診科醫師照顧。

但處理孩子的狀況和成人有很大落差,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表示,大型醫院外科處理成人跟幼兒的醫師幾乎都分屬兩個團隊,如新生兒腸阻塞多由小兒外科醫師處理,習慣處理成人問題的一般外科多數不願意開。又如葉克膜,所有醫學中心都能做,但要處理新生兒葉克膜,難度更高,並非都能執行。

為了健全兒童醫療體系,衛生福利部今年要推「全方位兒童醫療照護網絡」,最快3月就要上路。衛生福利部醫事司23日召集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周產期醫學會及新生兒科醫學會開會討論。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受訪表示,目前規劃兒童醫療網絡必須和周產期照護網絡相互搭配,每個孕婦在懷孕時就受到良好照顧,如果有高危險妊娠風險,也可提前準備,降低孩子一出生就面臨死亡風險。

在兒童醫療方面,石崇良表示,網絡分「基層+社區醫院」、「重點醫院」、「核心醫院」3層級。基層做預防醫學、兒童醫療初級照護,將推動兒童家庭醫師制度,每個新生兒出生就由一名兒科醫師擔任家庭醫師,一直守護到孩子2歲。

石崇良說,台灣有超過6成的兒科專科醫師在基層開業,兒科家庭醫師制就像是孩子的守護天使,類似個管師制度,不只給予醫療、預防保健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若孩子沒有如期施打疫苗,醫師也要有所警覺,可及早連結社會福利資源,成防治兒虐的第一道防線。

因偏鄉兒科醫師缺乏,石崇良說,偏鄉或資源不足地區孩童的家庭醫師就不限兒科專科,只要醫師受兒童照護專業訓練即可擔任。

兒童家庭醫師制度守護0歲到2歲幼兒,石崇良說,這也有助落實分級醫療,讓「小病先找家庭醫師」的觀念深植人心,當孩子超過2歲、雖不再接受個管,但有事仍會找家庭醫師。

根據規劃,各縣市都要設至少一家重點醫院,例如在花東地區,分別是花蓮慈濟醫院、台東馬偕醫醫院。責任醫院除要肩負周產期照護中心、開放醫院之責,也要提供24小時兒童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不怕找不到急診兒科醫師。

石崇良說,目前台灣有台大、馬偕、中國醫藥、彰基4家兒童醫院,未來這些醫院就成為核心醫院,提供重難罕病照護和24小時急症照護、遠距醫療和會診中心且要發展重症運送團隊。

傅雲慶表示,對兒童醫療網政策樂觀其成,偏鄉孩子若遇到緊急狀況,最多一小時之內就要到達有醫療服務的地方,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但因偏鄉兒科人力仍是缺乏,且處理兒童和成人疾病並不等同,後續的教育訓練應謹慎落實。(編輯:陳清芳)10801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不讓國道警為難 兒童急重症轉送將有專責團隊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