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壞處又一樁 研究:分解過程排溫室氣體
2018/8/2 13:46(8/3 09:21 更新)
(中央社坦帕1日綜合外電報導)需要另一個痛恨塑膠累積在自然環境的理由嗎?根據今天刊出的研究報告,塑膠分解時會排放甲烷、乙烯等強大溫室氣體,是先前未被列入的溫室氣體汙染物源頭之一。
今天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將塑膠水瓶、購物袋、工業用塑膠和食物容器一一納入檢測。
報告指出,「排放量最高」的是用在購物袋的聚乙烯,聚乙烯也是全球製造量最高、丟棄量也最多的人造聚合物。
至於塑膠在自然環境排放出多少有害溫室氣體,研究人員還未計算出來。
但研究人員有必要找出答案。研究資深作者卡爾(David Karl)表示,這是因為地球有80億噸塑膠垃圾,不但絕大部分無法回收,接下來20年塑膠生產量還將倍增。
卡爾也是夏威夷大學馬諾瓦校區(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海洋與地球科學系教授,他說:「塑膠代表的是諸多氣候相關微量氣體的一個源頭。隨著塑膠產量增加、累積在自然環境的量也增加,這些氣體的源頭只會有增無減。」
「目前評估全球甲烷和乙烯循環時,還沒有把這個源頭編列進去,恐怕非常可觀。」(實習編譯:吳欣煒/核稿:蔡佳敏)1070802
數位專題》使用購物袋就夠環保了嗎?台灣限塑16年改變了什麼?
數位專題》塑膠吸管為什麼不能回收?其他國家怎麼做?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