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立夏吃七家粥 民間習俗式微

2015/5/6 11:0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6日電)今天是農曆24節氣中的「立夏」,台灣原本有吃「七家粥」的習俗,但隨著時代變遷而式微,令老一輩緬懷不已。

嘉義耆老黃文章表示,所謂「七家粥」就是左鄰右舍7戶人家互贈穀類,再以自家5種不同顏色豆類熬煮成的稀飯,據說立夏吃「七家粥」,整個夏季都可以保平安。

他說,過去台灣人在立冬時會進補,立夏也會進補,只不過立冬是「溫補」、立夏是「涼補」,都有養生的意味。

在中南部有立夏吃「匏仔麵」的習俗,「匏仔」就是匏瓜,或稱蒲瓜;因立夏之後,天氣就開始轉熱,民眾因而有吃「匏仔麵」涼補來增加氣力的習俗。

黃文章指出,台灣有句俗諺「立夏,補老爸;穀雨,補老母」,是指在節氣交替時,以食補增強父母的抵抗力,以免長輩生病,充滿了孝親的意涵。

此外,客家人也有在立夏到野外採集鼠麴草,製成「草仔粿」(剌殼粿)或米苔目食用的習俗,據說可以在夏天減少長疔瘡的機會。

黃文章表示,立夏有句俗語「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意思是立夏如果吹東風,今年就會少下雨,造成乾旱,要做抗旱的準備。

他說,隨著時代演變,立夏吃「七家粥」、「匏仔麵」等習俗已逐漸式微,如今還非常懷念早年吃「七家粥」及「匏仔麵」的滋味,以及左鄰右舍互相餽贈的濃郁人情味。10405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