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中國管制科技人才設備離境 鴻海傳受影響

2025/2/16 20:31(2/16 21: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鴻海科技集團標誌。(中央社檔案照片)
鴻海科技集團標誌。(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北京16日綜合外電報導)「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和歐洲對中國貿易緊張情勢日增,北京正收緊對中國先進科技的控制,試圖將關鍵技術留在國內。消息人士透露,受影響者包含蘋果供應商鴻海科技集團。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產業消息人士和政府部門公告報導,北京當局過去數月提高部分工程師和設備離境的限制,並提出新出口管制以保留關鍵電池技術,以及對關鍵礦物的處理技術加以限制。

在中國保護先進技術之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歐洲與中國也就汽車問題發生貿易爭端,這些可能引發更多中國本地和外國企業集團將產線遷至其他地方。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官員已使鴻海(富士康)難以把機械設備和中國技術主管移往印度;蘋果正積極在印度建立自家供應鏈。

一名台灣電子公司主管表示,他們將部分設備從中國遷往印度廠房時也遭遇困難,但對東南亞的運輸依然正常。

一名印度官員指控,中國利用清關延誤,阻礙零組件和設備流入印度,「電子業供應鏈已接獲通知,不要在印度建立製造和組裝業務」。

美國科技媒體Rest of World上月報導,鴻海傳出停派中國工人赴印度工廠,對印度的關鍵製造設備運輸也延宕。

分析家表示,北京採取的新策略,類似西方的技術轉移限制,而北京過去曾大力抨擊西方此舉不公平。這些非正式控制手段似乎特別針對印度。一些中國企業集團指稱,在東南亞和中東的計畫未受影響。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但北京對重要技術推出的正式出口管制也愈來愈多,而且適用於全球。例如,中國商務部1月提出管制措施,要限制鋰開採及先進電池原料生產相關技術出口;中國在這兩個領域都位居領先地位。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高級分析師赫麥迪(Antonia Hmaidi)表示:「中國正在建立強大的出口管制能力,且在選擇管控的技術上相當謹慎。基本上,這是為了維持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譯者:洪啓原/核稿:陳正健)11402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本田與日產整合協商破局 純電動車領域持續合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