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遊民挺孕肚流浪 產後獲安置搬離毒品大街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13日專電)母親節兩樣情,舊金山近8000名遊民中約3成為女性,當中不乏孕婦,由於政府轉介程序冗長,她們挺著孕肚在街上流浪。娜塔莉1月產下女嬰,獲醫院轉介才搬離充斥毒品的街頭。
娜塔莉(Natalie)抱著襁褓中的女嬰,和認識不久的室友彥迪(Yendy)推著娃娃車穿過舊金山市區的斜坡,到達非營利組織「遊民產前計畫」(Homeless Prenatal Program)發放營養補給物資的地點。
每週五這裡總是大排長龍,低收入戶母親們帶著小孩排隊領取生鮮蔬果或牛奶肉類。「遊民產前計畫」執行總監艾斯克瑞吉(Shellena Eskridge)告訴中央社,人群約8成為拉丁美洲裔、2成為非裔。
美國職籃NBA金州勇士球團回饋社區,會定期與不同店家合作幫低收入戶媽媽加菜,提供熱騰騰的熟食餐盒,讓她們也能享受餐廳裡才品嘗得到的美味。
拉美裔的娜塔莉和彥迪跟著人潮,開心領取餐盒和大袋物資塞滿整個娃娃車,她們是現場少數能用流利英語溝通、也願意表達自己想法的女性。
輕拍著出生不久的小女娃,娜塔莉說剛生產完原本沒有奶水,自從補充較多營養後,現在可以哺餵母乳,她滿心感謝。另外,託孩子的福,她現在有個棲身之所,分娩前她還只是個無家可歸的遊民。
舊金山市政府為改善遊民問題,今年撥出3.56億美元(約新台幣109億元)在住房項目,不過轉介程序繁瑣冗長。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近期報導,仍有10%的空房閒置,同時有一批人尚在等待入住,當中也包括像娜塔莉這樣的婦女。
娜塔莉說,遊民申請安置計畫,必須要有政府人員或醫療機構轉介,一旦經手人員確認經濟條件或生活環境符合標準,就會依據個人狀況獲得不同補助,她是生產過後才被醫院轉介,「幸好小孩不是一出生就成為遊民」。
1月底生產,娜塔莉2月底住進一家由拉美裔團體經營的康復之家,房子可容納7人,但僅有她們和另一名女子入住,管理單位會提供三餐和生活用品,每週五到「遊民產前計畫」,是為了補充更多不同種的營養食品。
談起懷孕期間在大街流浪的日子,娜塔莉說有時睡在捷運或公車上,若覺得不安全乾脆撐著不讓自己睡著,當賺到足夠的錢,再找間便宜的旅館休息。
回憶舊金山街頭的景象,娜塔莉不假思索表示,「毒品氾濫比遊民問題更嚴重」,她認為政府要清理大街應先解決毒品危機。
身為新手媽媽,娜塔莉忙著照顧小孩,還沒有時間去想未來,目前她住的康復之家僅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安置計畫,依照一期3個月的規定,她和彥迪2月底入住、母親節過後不久就得搬走。
若符合資格,從康復之家畢業後,她們還可以再申請加入其他計畫,但娜塔莉和彥迪更希望能自力更生,不要再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推起沉重的娃娃車準備走下山坡,彥迪苦笑說:「這是我的第一個計畫,希望也是最後一個。」(編輯:郭中翰)112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