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來首訪法國總統 馬克宏抵盧安達改善關係
(中央社基加利27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抵達盧安達,進行具高度象徵意義訪問,希望擺脫1994年盧安達種族滅絕事件法國所扮演角色引發的30年來外交緊張,開啟雙邊關係新篇章。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是2010年以來訪問盧安達的首位法國總統,盧安達長久以來指控法國當局共謀屠殺盧安達境內約80萬名大多是圖西族。
根據法國總統府,馬克宏於當地時間上午7時過後不久抵達盧安達首都基加利(Kigali),展開一天忙碌訪問行程,接著將於明天前往南非
馬克宏此行最重要行程是在「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館」(Kigali Genocide Memorial)發表演說,約25萬種族屠殺受害者埋骨於此。
盧安達部分人士仍希望法國方面就未能協助遏止1994年4月到7月間發生的大屠殺事件,正式道歉。
負責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館營運的非政府組織「羊皮盾信託基金」(Aegis Trust)主任穆坦谷哈(Freddy Mutanguha)表示:「倘若馬克宏道歉,將是好事一樁。」
盧安達總統卡加米(Paul Kagame)淡化要求法國道歉一事表示,道歉必須是自發性。
馬克宏在飛往基加利時發推文寫道,他感到「一種堅定信念:在未來幾個小時,我們將共同寫下我們和盧安達及非洲關係的新篇章」。
法國政府發言人艾塔爾(Gabriel Attal)說:「總統願意以直接且透明化方式,檢視我們的歷史、我們的過去,這是向前邁進的最好方式。」
馬克宏今天成為第一位在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館發表演說的法國總統。這座紀念館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約25萬名受害人的最後安息地。
1990年代末期,有人提出成立種族滅絕紀念館的構想,基加利當局提供北部一處地點供興建。
而受害者骨骸埋葬於此的作業,則是從2001年開始。
這些受害者的遺骸被分為三排,隨著國內各地新墓塚的發現,每年仍有其他受害者遺骸埋葬於此。
一名幸運躲過大屠殺的盧安達人在紀念館開幕影片中說道:「我認為沒人能真正理解1994年發生了什麼事。」
這座紀念館於2004年、大屠殺10週年之際啟用,設施包括一座教育中心、花園、圖書館、咖啡廳和紀念品商店,最近還興建了一座可容納1200人的圓形劇場,供舉辦工作坊、戲劇表演和放映文化影片。
館長蓋特拉(Honore Gatera)告訴法新社:「這是向受害者致敬的非常重要紀念館,是盧安達境內最大墓地。」(譯者:劉淑琴/核稿:劉學源)1100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