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脫困 蘇伊士運河擬3天內紓解近一週塞船
(中央社台北29日電)長榮海運巨型貨輪長賜輪(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擱淺近一週,今天終於重新浮起脫困,運河恢復開放。當局表示可能會花2天半至3天時間,讓等待通過的船舶長龍淨空。
法新社報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發布聲明表示,管理局主席雷比(Osama Rabie)已宣布蘇伊士運河航運恢復。
長榮晚間也發布新聞稿指出,接獲長賜輪船東通報,這艘租船已於台北時間今天晚間9點左右、埃及時間下午3時重新浮起,並在拖船協助下,順利移出原先擱淺的河道,讓蘇伊士運河恢復正常通行。
長榮表示,長賜輪將先移至蘇伊士運河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水域錨地,進行船舶適航性檢驗,這艘貨櫃輪後續的航程以及貨物運送,將視驗船機構的檢驗結果,進行必要調整與安排。
根據路透社,雷比表示,當局可能會花2天半至3天時間紓解塞船。一名消息人士也說,每天可有超過100艘船隻進入運河。
全球航運權威媒體「勞氏日報」(Lloyd's List)稍早報導,現有425艘船舶正等著通過蘇伊士運河。
400公尺長的長賜輪為2萬TEU級貨櫃輪,現由長榮海運以論時傭船(Time Charter)方式向日本船東承租,目前配置於遠東至歐洲航線。
長賜輪在巴拿馬註冊,本月23日在強烈沙塵暴中擱淺於蘇伊士運河,船身打斜堵住運河雙向交通,使得全球供應鏈受阻,受影響的每日貨物運輸規模達90億美元(約新台幣2600億元)。
以下為輪船今天脫困過程整理:
●成功浮起
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受困,各方紛紛趕來救援。
掛荷蘭旗的專業拖曳船Alp Guard號、掛義大利旗的Carlo Magno號28日陸續抵達事發現場附近。這兩艘拖曳船和已在現場的至少10艘拖曳船,今天以拖引配合挖泥船的挖沙作業,協助讓長賜輪脫困。
根據海上服務供應商Inchcape Shipping Service的電子郵件,長賜輪在埃及當地時間今天凌晨4時30分左右(台灣時間29日上午10時30分)成功浮起。
雷比隨後透過聲明表示:「這艘船的方向已被重新導正80%。船尾移動至距離岸邊102公尺處。」長賜輪船尾位置原先距離河岸僅4公尺。
●脫困一波三折
船隻重新導正後,雷比曾告訴埃及國營電視台,航運活動非常可能在當地時間今天中午(台灣時間下午6時)前恢復。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引述官員和運河管理局聲明報導,當局排定在當地時間11時30分後大潮達高峰時,恢復拖引行動;一旦潮位上升達2公尺,救援人員將嘗試完全導正長賜輪的方向,讓它回到可航行水道的正中間。
但荷蘭海上救助公司Smit Salvage母公司Boskalis 的執行長伯多斯基(Peter Berdowski)告訴荷蘭公共電台,船首還牢牢卡在砂土裡,救援行動離結束還差得遠。伯多斯基解釋,救援人員會使用高壓水柱嘗試清除船首下方的泥砂,但如果行動失敗,就得移除輪上貨櫃,這將花費一些時間。
稍早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還搶先讚揚救援行動成功。但法新社現場記者隨後表示,當地時間中午過後不久,長賜輪依然沒動靜。
路透社後來更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船隻一度在強風下又打斜。所幸長賜輪最後終於脫困。
●運河受阻衝擊再保險業 美軍也被影響
在救援行動出現進展後,國際油價應聲下跌。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則表示,這次事件可能使再保險產業損失數以億計歐元。
長賜輪擱淺導致運河交通癱瘓後,美國國防部官員證實,整起事件影響了美國海軍軍艦移動,不過也強調國防部自有辦法可以支援當地軍事作業。
●事故原因為何?
長榮海運日前指稱,長賜輪是疑遭瞬間強風吹襲才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但雷比指出:「強風及天氣因素並非這艘貨輪擱淺的主因,可能是技術或人為失誤造成。」
資深航運界人士則說,從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簡稱AIS),可以清楚看到長賜輪進入蘇伊士運河後貼著左側行駛,接著速度明顯加快,之後又駛向右側,再駛回左側,最後橫向擱淺,一般船舶在河道的航行速度約8至9節,長賜輪在擱淺前40秒,船速從8節多加速到最高13.7節,有違一般行駛常態。
資深航運界人士分析,長賜輪可能是船開始偏轉後為了矯正路徑而導致最後失控,因淺水效應會使船舶更加不好操縱方向,大型船不能冒險偏離航道中間。
根據長榮新聞稿,長榮將在船東及其他相關單位完成這起事故的調查報告之後,協調船東處理後續事宜。(編輯:楊昭彥/核稿:林治平)110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