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糧食衝擊頻率增加恐飢荒 研究籲規劃應變措施

2019/1/29 12:4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28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在今天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極端氣候及戰爭等地緣政治事件推升了1961至2013年間的「糧食衝擊」,也就是突發性的穀物、牲口或魚類損失。

作者群研究過去53年橫跨134國的226起衝擊,不同於先前報告,他們這次檢視這些衝擊與土地農業和海水養殖之間的關聯,並指出糧食衝擊頻率於過去10年來穩定增加,並無減少跡象。

這篇刊在「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的報告說,有必要採取保護措施來避免未來出現災難。

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量化海洋科學博士候選人及研究主筆柯特瑞爾(Richard Cottrell)說:「不穩定性似乎有增加的趨勢。我們需停下來好好想想。」

報告表示,氣候變遷的關係,極端氣候現象料將日趨惡化;而已經難以餵飽境內人口的國家如果再經歷衝突,大規模飢荒風險將上升。

研究人員發現,約1/4糧食來源是透過貿易取得,對許多國家來說,沒有貿易就無法餵飽人民,使得這些國家特別容易遭受來自貿易夥伴的糧食衝擊。

隨著衝擊愈來愈頻繁,研究人員表示,前後兩場衝擊間的「窗口也愈來愈小」,讓當局更難以從前一次衝擊復原並準備下一次衝擊。

報告指出,由於別處出現糧食衝擊情形是無可避免的,依賴貿易的國家必須做好準備,找出方法來儲藏糧食。

報告說,這些國家必須投資各項「氣候智慧型」作法,例如動植物品種多樣化,並提高土壤品質,以加快從洪患及旱災復原的速度。

柯特瑞爾表示:「我們必須開始改變生產食物的方式,增加適應力。」他說目前還沒看到富裕的糧食生產國採取太多行動。

這份報告釋出同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發布衝突與飢餓的報告,報告發現,8個衝突區共約5600萬人亟需食物及生計援助。(譯者:侯文婷/核稿:蔡佳敏)10801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