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習會前提南海仲裁 美軟硬兼施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24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說,南海爭議是中國言行矛盾造成的難題,對即將出爐的仲裁結果他有3點提醒,強調對各方都具約束力,更是放眼下階段外交調解的轉捩點。
羅素(Daniel Russel)日前訪問德國,國務院今天公布他22日在柏林「荷狄政府學院」(Hertie School of Governance)就亞太局勢發表演說及接受提問的內容,在南海問題上,羅素花了相當長時間講述美國觀點,對南海爭議,尤其是中國將南海軍事化的作為,著墨甚多。
他說,「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2年出爐後,仍有一些聲索方設軍事設施、但規模不大;少數案例包括建防波堤、小跑道等,「這不是好事」;然而,中國這兩年在各方反對下、挖沙填土造千畝地,在脆弱珊瑚礁上設7個前哨站、造跑道及建軍事設施,規模之大,超過過去幾十年所有聲索方的總和。
羅素反問,尤其是軍事化的時機啟人疑竇,為什麼中國承諾不進行南海軍事化後卻又這麼做?是中國各種說法與做法造成自相矛盾及現在面臨的難題。
他一一駁斥指出,說保護民眾,但中國造的島上根本無人居;說要協助漁民,卻趕走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越南的漁船,「那也是他們的傳統漁場」;說要用做氣象偵測,卻設置地對空飛彈系統;說是從事人道救援,卻不與其他國家協調,還設置3條跑道、在罕無人煙的地方設置軍用機場;還有一說要捍衛航越自由,但卻以軍用雷達挑戰別人的船艦與飛機,說「嘿!即使是國際公海你也必須離開」,這很難說得過去。
羅素對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的主張也直言批評,中國不把「九段線」意涵講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他說,與和平的外交解決方案為敵的,就是模糊不說清楚,以「九段線」說自己的主張無可爭辯,這不會開啟任何溝通妥協的大門,更減損自身主張,導致沒有空間透過外交手段降低緊張,伴隨著中國所作所為,更讓鄰國疏遠。
對結果即將出爐的南海仲裁案,羅素提示將是對各個聲索方使用海洋權力的釐清,是針對海洋空間而來,而非陸地,而美國一向對各方的主權主張不持立場。
他還提出3點看法,第一、即使中國聲明拒絕仲裁,國際法院做出的仲裁結果對兩造、包括中國與菲律賓在內都具約束力;第二、仲裁結果將大為縮小爭議水域的範圍,不只是對中、菲之間的爭議,「預計其他聲索方間的爭議範圍也會減小」。
羅素沒有說的是,菲律賓在仲裁案中,有針對中華民國所治理的太平島的島嶼地位及屬性提請仲裁。
他強調,最重要的是第三、仲裁結果可作為一個轉捩點,也就是接下來以積極及建設性外交手段朝找出權宜之計,為減少緊張局勢打開合作之門。
羅素也放軟調性指出,美國沒有要遏制中國,美國希望一個穩定、欣欣向榮的中國,這也是美國的利益,美中都無意與對方起衝突。
但他又指,說美國經濟走向衰退,言之過早,美國經濟仍相當好,而讓區域發展按國際規則行事、依法而治,和平解決爭端,他訴求德國支持指出,即使德國與歐洲不身處太平洋,但支持的聲音與迴響對美國是很重要的。10503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