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法斯特與失去的女兒 自編自導刻劃勇敢模樣
(中央社網站21日電)今年奧斯卡自編自導作品揚威,「貝爾法斯特」笑中帶淚獲得7項入圍,「失去的女兒」談母親心事橫掃獨立精神獎,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寫出家庭故事,讓人心有戚戚焉。銀幕小人物勇闖奧斯卡,將與大堆頭強作角逐金獎。
入圍最佳原創劇本的「貝爾法斯特」,是導演肯尼斯布萊納的半自傳故事,敘述1960年代北愛爾蘭問題日益惡化,街道上出現層層拒馬,父親下班回家得經過一番盤查和街坊鄰居懷疑目光,母親老是擔憂家中經濟狀況,哥哥和9歲的小兒子巴迪則陷入同儕拉人為非作歹的窘境。
冷冽黑白畫面勾勒遠離家園的惆悵,對比巴迪一家在壓力下仍試圖振作的日常。巴迪為了得到女同學青睞,努力拚數學小考成績告白,戀愛不順只好找爺爺訴苦求助,祖孫情洋溢滿滿溫暖。
有了新工作機會的父親勸說家人離開惡劣環境,沒想到換來一次又一次拒絕;巴迪的母親害怕出身北愛爾蘭的自己到了倫敦,可能淪為次等公民,巴迪更尖聲哭喊:「這裡有我的朋友,我不想走!」直到預料中的衝突爆發,不走也得走,捨不得爺爺奶奶的巴迪終於勇敢向家鄉與「一生摯愛」道別。
電影裡貝爾法斯特人自嘲「愛爾蘭人就是天生出走命」,笑稱如果沒有愛爾蘭人,「世界上其他人哪有酒吧可去?」布萊納把這部作品獻給每個離開或留下的你我,笑中帶淚深深打動幕前觀眾,影迷也盼劇中「祖父」希朗漢德能為北愛家鄉抱回最佳男配角。
「失去的女兒」改編自同名小說,渾身帶刺的謎樣女子麗妲隻身來到度假景點,明明是氣氛輕鬆的海灘,她卻情緒緊繃到為了「喬座位」與陌生人起口角。麗妲在海灘時,眼神總離不開鄰座美麗少婦,散步撿到少婦女兒的洋娃娃卻藏起不願歸還,墨鏡下的面容讓人心生好奇,觀眾更想知道她怪異舉止背後原因。
瑪姬葛倫霍自編自導,搭配奧莉薇亞柯爾曼的影后級演出,把麗妲的錯亂與糾結收束成線索,望著伊人的眼神夾雜自我懷疑與落寞,娓娓道出職業婦女育兒心情。親子相互陪伴之路說來甜蜜,但遇上工作與生活壓力超過負荷的時候,再多母愛也幫不上忙。媽媽緊繃情緒爆發,在孩子面前失控怒吼;女兒放聲大哭時,媽媽內心早已布滿淚痕。
瑪姬葛倫霍試圖告訴螢幕前的每位母親「你不孤單」,有些難題沒有正確答案,你可以先喘口氣,再慢慢為受傷的自己找回平衡。演而優則導的瑪姬大放異彩,接連拿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與導演工會最佳新導演,有望一舉抱回小金人。(編輯:鄭懿君)11103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