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歌唱選秀節目夯 關鍵在老臉變花樣
-大陸歌唱選秀節目系列報導之5(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27日電)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3季自年初播出以來,收視率2.02%不但在同時段排名第1,也打破過去兩季的紀錄。它的成功,說明精良的製作和創新設計,還是能讓老面孔變出新花樣。
湖南衛視2004年製播「超級女聲」成為最火紅的節目,之後「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等選秀節目方興未艾。
但大陸選秀節目不是沒有歷經收視疲態,製作單位卯足力氣,把從國外引進版權的節目再加以改良,並結合社群媒體抓住年輕人的心。
和一些選秀節目強調素人出頭不同,「我是歌手」都是由當前的歌手出賽,他們不但已經為觀眾所熟悉,甚至也在好幾個同類型的選秀節目上「撞臉」。
節目中,大陸歌手孫楠與胡彥斌是繼2013年的「全能星戰」後再次相遇;孫楠還當過「最美和聲」的評審委員,韓紅曾是「最美和聲」總導演、「中國夢之聲」評委。
這些說明了,只要製作精良,觀眾不介意看老面孔。而已具知名度的歌手還爭取上節目,是因為能夠名利雙收,也顯示選秀節目獨大,大陸歌手走紅或曝光的管道有限。
大陸媒體分析,以「我是歌手」來看,一集1.5小時的節目,歌手唱歌時間不到1/3,其他則是選手排練、賽前賽後採訪、樂評等充實而多樣化的內容。節目全場有38台攝影機,每集原始拍攝素材可能超過1000分鐘,最後精簡成90分鐘。
媒體也曾報導,「中國好聲音」的製作成本每集達新台幣3600萬元。儘管花大錢並不是節目好看的保證,但卻是重要條件。
「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是分別向英國、荷蘭和南韓購買版權的節目,有了好的先天基因,還得從模仿中創新。
大陸騰訊娛樂分析,「我是歌手」從第1季以來,每幾集就會推出一些新花樣,譬如輪盤選歌、設立淘汰歌手的復活賽、不告訴歌手上場順序以製造緊張感等,這些內容在原版節目中都沒有。
在喜新厭舊的娛樂界,選秀節目與觀眾互動的模式也在改變。越來越多大陸觀眾邊看節目邊在微博、微信等社群媒體上分享話題。有鑒於網友的口碑影響節目收視,選秀節目因此也頻繁製造話題,與網友互動。10403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