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解決廢棄牡蠣殼 澎湖啟動循環經濟再利用

2024/3/15 16:28(3/15 16: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啟動澎湖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現場也實地運作機械設備,產出大小不一的牡蠣粉等循環資材。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啟動澎湖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現場也實地運作機械設備,產出大小不一的牡蠣粉等循環資材。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澎湖縣15日電)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今天發表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每天可產出600斤牡蠣粉,並與產官學合作開發非結構性循環建築資材,解決廢棄牡蠣殼問題。

水試所澎湖中心今天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啟動澎湖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現場並實地進行牡蠣殼操作生產出大小不一的牡蠣粉等循環資材,包括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陳高樑、環保局長楊書舜、觀光署澎管處長洪志光、西嶼鄉長李添進與水試所澎湖中心主任謝恆毅等人都到場見證廢棄蚵殼循環經濟的新紀元。

謝恆毅表示,牡蠣養殖是澎湖重要的經濟產業,單單淨肉逾1200公噸,但每年所產生的廢蚵殼數量逾2000公噸,為發展澎湖生物性碳酸鈣循環經濟,依澎湖牡蠣養殖產業規模、區位與節能減碳等因素,去年斥資打造一座移動式的牡蠣殼資源材料化產線,選定在澎湖西嶼鄉進行示範,未來穩定運作,可適時解決廢棄牡蠣殼問題。

陳高樑表示,澎湖堆積如山的廢棄蚵殼,後續處理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市容,澎湖人受蚵殼之亂,縣長陳光復上任後,在去年完全清運剷平,未來會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就地處理蚵殼問題。

謝恆毅表示,牡蠣殼資源材料化產線正常運作,每小時可產生5至60目以上(相當於的0.25至4mm)等3種粗細等不同規格的牡蠣殼粉,每天約600公斤,一年操作200天處理量約可達700噸,初期每年可協助澎湖3成的廢棄牡蠣殼資源化成循環資材再利用。

水試所澎湖中心表示,牡蠣殼屬於生物性碳酸鈣,具有多元應用的潛力,目前已應於工業、農業、食品和醫美等領域。為發展牡蠣殼多元在地利用,澎湖中心與澎管處、各鄉巿公所、成功大學、台北科大與育成中心等產官學合作,利用鹼激發、3D列印等技術,發水下復育材料、文創商品、再生綠建材複合式循環資材、非結構性建築構件與基礎公共設施原型開發,達到永續利用,共創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雙贏目標。(編輯:黃世雅)1130315

牡蠣殼屬生物性碳酸鈣,具備多元應用潛力,水試所澎湖中心也攜手各界,利用鹼激發、3D列印等技術發展水下復育材料、文創商品、再生綠建材等產品,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展示相關成果。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牡蠣殼屬生物性碳酸鈣,具備多元應用潛力,水試所澎湖中心也攜手各界,利用鹼激發、3D列印等技術發展水下復育材料、文創商品、再生綠建材等產品,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展示相關成果。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澎湖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正式啟動,初期每年可協助在地3成廢棄牡蠣殼化身循環資材再利用,現場也實地進行機械操作,西嶼鄉長李添進(左3)等人到場見證。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澎湖首座牡蠣殼資源化處理設備15日在西嶼大菓葉工作站正式啟動,初期每年可協助在地3成廢棄牡蠣殼化身循環資材再利用,現場也實地進行機械操作,西嶼鄉長李添進(左3)等人到場見證。中央社 113年3月1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