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管處推夏之石滬季 保存石滬海洋文化
2023/4/8 15:43(4/8 15:56 更新)

(中央社澎湖縣8日電)澎湖進入觀光旅遊季,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出的「澎湖四季遊」的「夏之石滬季」,除了體驗先民傳統智慧的漁獵構築的漁技外,更可見證保存石滬文化遺產的成果。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發布新聞指出,澎管處副處長洪志光表示,澎湖海岸線長達320公里,先民「以海為田」,利用大自然潮汐共存的傳統式捕魚文化,在海岸際或潮間帶上以玄武岩和白色的珊瑚礁,堆起一座座石滬,配合海水潮汐漲退,捕撈受困的魚群。
洪志光指出,依澎湖文化局的調查中,澎湖全縣各海岸線的「石滬」數量,高達600多個,數量與密度,高居全台之冠,單單白沙吉貝嶼就高達有90餘個,故有「石滬的故鄉」美稱,而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更是旅遊行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郭奇正今天在澎湖石滬海洋文化講座中指出,台灣的石滬除了在澎湖海岸線可見外,台灣西岸亦可見到。台灣石滬的獨特性與多元面貌,尤其數量或是保存層面上,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期許大家成為共同「手滬海洋」的影響份子,提升石滬海洋文化保存的意識。
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廣石滬永續保存,配合「澎湖四季遊」中的「夏之石滬季」,將在6月至9月推出10梯次的「吉貝石滬環境教育」及「吉貝石滬觀星」等活動,而「2023澎湖石滬海洋文化講座」則率先自3月底起至4月8日率先辦理3場,讓與會者能真正認識澎湖古老智慧的漁獵構造「石滬」,進而推廣澎湖海洋保育文化。(編輯:李錫璋)11204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