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西服學徒技藝養成路 抱持決心與領略精進
西裝師傅梁冬富15歲當西裝學徒,經過58年、每天逾14小時手工活的陶冶,針線不只製衣,也牽起人與人的 緣分。西服工藝養成長路漫漫,師傅黃清秋說,環境多變、年輕人壓力大「不只教做衣服,也教做人」,已出師的年輕師傅說一定要抱持決心與覺悟,否則手藝難成。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4日電)西服工藝養成長路漫漫,師傅黃清秋說,現在環境多變、年輕人壓力大,「不只教做衣服,也教做人」,已出師的兩名年輕師傅說,一定要抱持決心與覺悟,否則手藝難成。
凱恩洋服工班有兩名出師的年輕師傅黃柔剛、楊淨惟,都還不到30歲。她們都是相關科系出身,但這並不代表紳士服手藝就能水到渠成,楊淨惟說,學校女裝教得比較多,西服課程雖然也有,但進入這行後發現跟所學不太一樣,「有點像是觀念打掉重練」。
楊淨惟在桃園某成衣廠的手工訂製部門磨了4年多,自認學習過程算順利,製作時也有老師及時糾正,她笑說衣服「只要沒剪破都可以救」,但像上袖子等比較困難的工序,就需要慢慢累積經驗。
黃柔剛則是實習完後,決定找一個不容易被取代的、又能應用上專業的工作,搜尋了有在收學徒的訂製店後決定來到凱恩。但是工班當時滿人、沒有位置,她便跟在駐店的鄭師傅旁邊,也因此3、4個月就能接觸到製衣。
黃柔剛說,跟在師傅旁邊就是有什麼就做什麼,一個地方的功夫穩定了再繼續往下,或是一件衣服,師傅做左邊、她做右邊,隨時訂正;此外,修改的技藝也能邊看邊學一些,「我很幸運」。
並非所有學徒都有相關經驗,黃柔剛與楊淨惟都說,完全沒有基礎的人要從會拿針開始,學用頂針、裁縫機、熨斗等,但很多人沒能熬過前面的基礎就離開。看著工班的人來來去去,兩人也十分感慨。
楊淨惟說,很多人覺得做衣服沒有那麼複雜,實則要非常有耐心,「一整天就只專注在這件事上」,若這一步做不好就遲遲無法進展到下一步;黃柔剛則說,因為有些設計大師是學西裝出身,有人便會嚮往「學會西裝就可以跟他們一樣」,黃柔剛一邊忙活著手上的工作一邊說「哪有這麼簡單」。
這行從頭學要花很久時間,但以前社會相對較單純、工廠還包吃包住;現在環境多樣、年輕人背負的經濟壓力更大,要留住人確實不易。
黃柔剛說,她的學徒生涯前半年幾乎天天吃魯肉飯,因為比較便宜;楊淨惟則指出,學的過程很苦、休息玩樂時間很少,一定要有決心跟覺悟。
師傅黃清秋感嘆,現在環境多樣、不似以前單純,誘惑、變因增多都有影響,但也直言「很多年輕人好高騖遠」,他教了十幾年技術,其實也在教做人。
黃清秋說,有一名左撇子想學藝,但黃清秋要求他可以用右手做事再留下來。這並非刁難,而是左撇子的話,師傅必須再另想教學方法,剪刀也要特別訂製。所幸這名學徒通過了「決心大考驗」,現在裁縫相關事物都用右手,黃清秋讚「這就是耐心還有認真」。
黃柔剛跟楊淨惟雖然已學成量身、畫版、裁減等,但因為是論件計酬,現在還是以製作為主,等到實際面對、接觸到這種體型的客人,再實際運用畫版裁剪等功夫。
兩人指出,有人在進入製作這個階段敗下陣來,例如覺得壓力太大,或是衣服做得太慢導致收入不夠等,但如果撐得過,進步幅度會很大,速度更快、成品更美。
她們平靜地說:「還好啦,所以我們才會在這裡。」因為克服不了的人都已經離開了。
黃柔剛說,工班平時就是安安靜靜,遇到不會的就問、資歷深的就教,其他人就繼續趕手頭上的東西,她笑說,「我跟淨惟平常都沒講這麼多話」,楊淨惟點頭:「因為都在跟自己戰鬥。」(編輯:李亨山)11002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