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退休變漁民 生態養殖法挑戰成功
筍殼魚養殖在台南系列2(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0日電)在台南市七股區從事筍殼魚養殖的漁民陳文湖,原本是名小學老師,因為出身農家,又對魚類有很大興趣,退休後搖身一變成為漁民。他選擇高技術門檻的筍殼魚,並堅持以不用藥的生態養殖方式。雖經歷失敗賠了好幾百萬,但苦盡甘來,養出來的魚總是不夠賣。
陳文湖是七股區在地的農家子弟出身,但他坦言自己對種植作物的農業興趣不大,反倒很喜歡魚類。以前常常坐船出海釣魚,退休後乾脆向朋友承租了一處魚塭,希望養出自己的夢想。
「既然要養就要選挑戰性大的」。陳文湖說,台南養殖漁業的主要產品是虱目魚、白蝦、文蛤、台灣鯛等,但養殖利潤並不穩定,因此選擇養筍殼魚這種高單價、又是高技術門檻的來挑戰。
陳文湖表示,筍殼魚是肉食性、夜行性魚類,喜歡棲息底部及有隱蔽物的地方,對低氧環境適應力很強,可離水一天不死。但因為是熱帶魚種,不耐低溫,而且只要水質不理想,就容易感染病毒,在台灣人工養殖難度頗高。但筍殼魚肉質鮮美,在消費市場上的價格一向很好。
陳文湖以低密度的生態養殖法放養,不使用藥物,並選擇混養白蝦當成肉食性筍殼魚的餌料。
他說,剛開始時是接受他人建議混養吳郭魚,以為吳郭魚在池中繁殖後,小魚就可成為筍殼魚的餌料。但後來發現效果不好,筍殼魚明顯營養不良,還出現互相攻擊狀況,折損了近20%數量,倒是吳郭魚族群興旺。後來換池改用白蝦,雖然蝦苗成本很高,但筍殼魚的成長狀況穩定,剩餘的白蝦也可收成出售。
陳文湖好不容易把這第一批放養的魚照顧到了每隻近1台斤重,準備捕撈出售。沒想到才賣出了一點點,就遇上了當年一波「霸王級寒流」來襲,整批成魚全軍覆沒,投入的約新台幣300、400萬元成本就這麼沒了。
咬著牙從頭再來,陳文湖堅信自己的生態養殖方式沒有錯,養出來的筍殼魚健康好、賣相佳,藥物殘留零檢出,也符合現今民眾對食材要求的潮流,果然之後苦盡甘來。
陳文湖親自到台北行銷幾次後,除了消費者回籠比例很高,還有不少餐廳直接找上門訂貨。原本預計養到1台斤重才要出貨的魚,迫不得已提早捕撈,還是不夠賣,價格也都維持得不錯。
他說,筍殼魚的行銷和其他養殖魚種不太一樣,幾乎沒有中盤商收購及一般市場通路,大多是以活魚型態從池邊直送餐廳。漁民除了負責養魚,還要懂得賣魚。未來計畫在北部籌設自己的小型活魚儲運據點,穩定供貨給北部的餐廳、或以零售方式賣給一般消費者,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吃到美味的筍殼魚。(編輯:孫承武) 10702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