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熄燈1 / 促轉會30日解散 轉型正義工作不中斷
促轉會因任務結束定5月30日熄燈,本專題探討促轉會4年工作成果、促轉工作日後藍圖規劃、備受矚目的中正紀念堂轉型,以及轉型正義工作移交政院人權處後的新方向。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9日電)運轉4年的促轉會30日解散,代理主委葉虹靈說,對受難者平反的法制大致完備,並從幾百萬檔案建置轉型正義資料庫,此後由行政院統合各部會推動轉型正義;外界或許擔憂轉型正義工作中斷,但可以把擔憂轉化為監督動力。
總統蔡英文2016年以「轉型正義」為主要競選政見之一,2017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
促轉會上路不久,卻因時任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擬推動「除垢法」、促轉會升格變東廠等言論,掀起滔天巨浪,重創促轉會形象。
歷經4年運作,促轉會明天將拆下招牌、結束任期;後續由行政院統合各部會持續推動轉型正義。
在任務結束前,促轉會交出177萬字的任務總結報告,其中,包括2萬多名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當事人名單,以及1994名政治案件審判決策者名單。
葉虹靈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提到,國家要給歷史一段交代,名單中可以看出多少人受難、他們是什麼人、年齡、族群、籍貫,這些會推進民眾對轉型正義的理解。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正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部分條文、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等條文。
葉虹靈說,這是國家第一次處理受難者財產返還的議題,這是過去法制做不到的,前輩與家屬心心念念的賠償事宜、對受難者的平反,法制大致完備了。
葉虹靈指出,促轉會這4年也完成基礎建設,包括從幾百萬檔案裡面建置轉型正義資料庫,讓以受難者為中心的查詢變得非常便利,並把審判流程完整地做出來;這些基礎建設作為探索歷史森林的地圖,將會逐漸開花結果、發揮影響力。
不過,葉虹靈也遺憾地說,轉型正義工作來得太晚,這4年持續有前輩凋零、來不及看到自己的案件被平反;壓迫體制亦是如此,高階官員大多凋零,只找到中後期參與者,但他們對經手個案不是記憶衰退、就是選擇避談。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認為,促轉會這4年做了不少事情,例如司法平反案有將近6000件,處理威權象徵也做了很好的準備工作,包括中正紀念堂何去何從、清查全國中央地方威權象徵、法律制度的準備,此後重點在於行政、立法部門如何銜接。
林佳和舉例,依照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當年被不法沒收的人民財產要歸還人民,接下來如何歸還?當年很多土地是被國防部拿走,很多國有財產在財政部下,未來怎麼處理,均考驗行政部門。
林佳和說,政治檔案是另一個典型例子,許多政治檔案不斷受到國安局、調查局阻礙,當有促轉會專門聚焦政治檔案都這樣了,接下來沒有促轉會,一切回復國發會檔案局,要如何面對國安、調查單位,很難令人樂觀。
林佳和指出,轉型正義沒有回頭路,只能拚命往前,他不會說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形式一定不好,也不會說很多業務回歸各部會,各部會一定做不來,現在都言之過早,但只能說「許多人樂觀不起來」;此後就看行政與立法部門怎麼做,「想做一定找得到方法,不想做一定找得到藉口」。
促轉會業務未來將由內政部、法務部、文化部、衛福部、教育部、國發會等6大部會承接。
葉虹靈說,外界擔心「一化多、多化無」,轉型正義工作可能中斷,但她認為,下半年轉型正義工作勢必要經過轉軌,接下來給部會一點時間,外界有擔憂是正常,但應該把擔憂轉化為持續監督的動力。(編輯:林克倫)11105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