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兩岸30年 專家:溝通互動解分歧

2017/10/26 12:18(10/26 14: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26日電)回顧兩岸交流30年,學者專家認為,無論社會、文化、經貿乃至政治情勢,都必須依靠兩岸執政當局溝通、互動化解分歧,才能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並促進雙方福祉。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亞太和平基金會今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辦「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陳明通,前陸委會副主委、現任監察委員劉德勳,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及中國時報駐北京資深特派員王銘義等學者專家進行座談。

劉德勳在會中指出,兩岸社會交流歷程可分為三階段,即1987到1997年兩岸開放探親交流、1998到2007年台灣企業赴陸經商與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2008到2017年開放兩岸大三通雙向直航後。

他認為,兩岸交流30年來,由於社會制度不同到現在網路世代快速傳播,雙方社會存在不小的認知與價值衝突。因此兩岸政府與社會應該學會在差異中找到共同與自身社會問題的解方。

針對兩岸情勢,陳明通指出,過去30年兩岸政治本質存在「主權統治」、「大小不均」的衝突,形成雙方只能選擇抗衡或扈從。雙方政治互信不存在,形成「敵意螺旋」。兩岸應該跳脫抗衡與扈從模式,尋求在美中台的三方賽局平衡中建立新互動模式。

他表示,這套賽局即是對台灣而言,能不受中國大陸統治、台海處於非戰爭狀態;對中國大陸而言,台灣不宣布法理台獨、世界各國不挑戰「一中」說法;對美國而言,中國為控制台灣、不威脅從巴士海峽到日本的原油與貿易海道。

趙春山則表示,政治因素是開展兩岸交流的動力,政治卻也變成推動兩岸交流的障礙,兩岸交流未能改變政治對立。只有解決兩岸政治分歧才能使雙方交流與關係能平行發展。兩岸執政當局必須在政策上化阻力為助力。

王銘義則表示,過去30年來儘管兩岸軍事對峙、外交競合、政治對立等根本性分歧短期難以有效化解,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人員往來互動,已成不可逆的趨勢。兩岸文教與新聞交流則是奠定兩岸關係良好互動的重要基礎工程。

他指出,未來兩岸文教與新聞交流深度、廣度,仍取決於雙方能否逐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

兩岸經貿方面,許勝雄表示,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中國「十三五計畫」(2016至2020年)、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等逐步落實,除吸引台灣高科技產業投資,也對台灣經濟帶來挑戰。且截至目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兩岸經貿工作組協商業務停擺,衝擊兩岸人民福祉。

他說,雙方政府應該揚棄對抗思維,相互理解妥協,為兩岸經貿釋出善意,並發揮智慧協助雙方企業共同合作進軍全世界市場。10610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兩岸交流30週年 蔡總統致詞全文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