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軍柏林影展 「愛作歹」等2電影有望抱泰迪熊獎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發起人史派克(Wieland Speck)是柏林同志電影文化重要推手,有演員、影評人、導演等多重身分,2010年因長年貢獻或德國總統頒發聯邦榮譽十字勳章。(柏林影展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2月16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16/1067x768_wmkn_0_C20250216003009.jpg)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6日專電)台灣電影在本屆柏林影展表現亮眼,共有3部國片及1部台美英合製影片入選、入圍;其中同志犯罪驚悚片「愛作歹」與講述3名黑人酷兒女性踏上旅程的公路電影Dreams in Nightmares入選全景單元,有望角逐專屬LGBTQ+題材的泰迪熊獎。
第75屆柏林影展在大雪中盛大開幕,包括「愛作歹」、「河鰻」與「三廳電影」以及台灣國際合製電影Dreams in Nightmares入選、入圍本屆柏林影展,再創佳績。
其中新銳導演朱平首部劇情長片「愛作歹」,由金馬獎男配角施名帥與金鐘獎男配角黃冠智主演,以獨具「台味」的黑幫同志題材,入選本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
另入選同單元的Dreams in Nightmares為台灣與英美合製片,台灣製片人劉品均今天將在柏林參加該電影首映。這兩片皆有望角逐專為LGBTQ+題材設立的泰迪熊獎。
泰迪熊獎(Teddy Award)是柏林影展於1987年創立的影展獨立電影獎項,專門表彰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題材的電影作品。
該獎項旨在表彰對LGBTQ+議題具有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的作品,並促進酷兒權益,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酷兒電影獎項之一。
泰迪熊獎最初由柏林同志電影人史派克(Wieland Speck)發起,一開始僅從入選電影大觀單元的影片中挑選,隨著影響力提升,如今獎項涵蓋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及「泰迪熊特別獎」等類別,並由國際評審團選出得獎作品。
台灣電影也是泰迪熊獎常客,包括由楊丞琳主演的「刺青」(2007)、張作驥導演的「醉.生夢死」(2015)、黃惠偵拍攝同志母親的紀錄片「日常對話」(2017),與蔡明亮的「日子」(2020),都從柏林影展抱回這個獎項。(編輯:唐佩君)11402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