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雲縣府力推農廢再利用 產官學合作簽MOU

2025/1/24 15:54(1/24 17: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雲林縣長張麗善(右2)與虎尾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攜手推動鳳梨剩餘資材再利用,24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人才培育、技術研究與指導等,以利雲林農業環境永續發展。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月24日
雲林縣長張麗善(右2)與虎尾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攜手推動鳳梨剩餘資材再利用,24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人才培育、技術研究與指導等,以利雲林農業環境永續發展。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月2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24日電)雲林縣政府近年來致力於農廢再利用,包括廢棄殼貝類製成海毛紗、大埤酸菜廢水廢鹵水應用於水生物培養,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與產學單位簽合作備忘錄,建立鳳梨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

鳳梨為雲林縣生產的主要農產品之一,雲林縣政府、虎尾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共同推動鳳梨剩餘資材再利用,今天5方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合作,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人才培育、技術研究與指導等,以利雲林農業環境永續發展。

張麗善表示,在淨零轉型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雲林縣做為農業大縣,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是目前相當重要的政策方向,包括海線地區廢棄殼貝類製成海毛紗、大埤酸菜廢水廢鹵水應用於水生物培養,此次鳳梨廢棄物再回收纖維,都是縣府在農業剩餘資材成功資源化的案例。

張麗善期待透過「雲林鳳梨剩餘資材循環利用場域建置計畫」MOU的簽署,集結各方專業來深化合作,打造更加友善的農業環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雲林縣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先前縣府與串聯產官學組成「雲林縣鳳梨廢棄物再回收纖維聯盟」,促成永興合作社建置場域,以進行初步取纖處理,未來進行農業剩餘資材資源化技術研究與指導、建立農業剩餘資材資源化與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並建立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教育平台與人才培育等方向來努力,以利推動雲林農產業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

雲林縣府指出,農民採收鳳梨過程中,每年產生至少2000公噸的鳳梨廢料,過去多為就地掩埋、打碎回田間作堆肥,或交由清運業者處理,如今在循環再利用的概念下重獲新生,可減少資源浪費,甚至創造經濟價值。(編輯:謝雅竹)11401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