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俄羅斯軍官戰記 台學者取得中文授權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4日電)俄羅斯軍官捷廉季耶夫1874年來台灣觀察牡丹社事件,並蒐集港口、民情做成戰記報告;台灣學者今天表示,取得俄羅斯學者手抄重要檔案的中文授權,文件以客觀的角度彌補歷史拼圖。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楊孟哲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1874年5月日本出兵攻打台灣牡丹社原住民部落。當年,捷廉季耶夫(Terenty'ev V.A.)奉命,並獲俄國駐北京領事館請求清政府許可,在福州港待命搭乘「白鼬號」(Gornostay)砲艇,駛抵台灣。
他說,軍官此行使命是觀戰、蒐集戰鬥史料,拜訪淡水,基隆、東港、打狗(高雄)、平安、澎湖等港口,蒐集港口商務資料情況,與台灣地方民情,瞭解清兵與日本人行動。此行,凸顯俄羅斯意識福爾摩沙的戰略重要。
楊孟哲表示,1874年農曆5月24日,捷廉季耶夫參訪日軍營瞭解戰備狀況,他向俄羅斯北京領事館提交「福爾摩沙日軍討伐狀況」。這份150年前的重要外交關係文件,目前存放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公文書館的「俄羅斯帝國外交資料庫」。
他表示,俄羅斯社會科學院東方所副所長劉宇衛(Valentin Golovache)積極爭取,突破限制,僅獲允許閱覽與手寫抄錄。
楊孟哲說,他去年12月專程前往俄羅斯,取得劉宇衛授權,計畫彙整後以中文發表。依據俄羅斯軍官觀察,當時清軍無足夠防衛準備,漢人與清兵對日軍無敵對態度;但日軍殺害排灣族人,真正的目標是想模擬1867年英國入侵衣索比亞事件,企圖佔領台灣。
這份戰記報告還記錄日軍前哨兵與排灣族在雙溪口戰鬥,1867年美籍商船羅發號(Rover)沉船事件等。
楊孟哲說,牡丹社事件是東亞史,甚至世界史上的重要關鍵事件,深刻影響後續歷史的發展,及清朝、日本兩方的對台政策。因原住民無文字紀錄,現存歷史多是日本觀點,俄羅斯戰記報告,是以第3方觀點角度紀錄,彌補不同的歷史觀點。(編輯:張銘坤)11401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