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面琵鷺逾6600隻創新高 近2/3棲息台灣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香港觀鳥會發布2023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已於1月6到8日完成,全球數量達6603隻,為歷年新高,比去年增加7.2%;台灣仍是最主要棲息地,有4288隻,比去年3824隻多10.06%。
根據香港觀鳥會(HKBWS)發布的資訊,由其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3」已於1月6至8日完成,今年度黑琵全球數量達到6603隻。對比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發布2022年全球普查有6162隻,2023年增加了441隻、成長7.2%。
香港觀鳥會並統計,2023年的普查覆蓋全球約130個地點,黑琵數量的成長主要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韓國,而且台灣持續成為最主要棲息地,全球約64%、4228隻黑琵在台灣度冬,比去年的3824隻多404隻、增幅10.6%。

中華鳥會表示,從全球同步普查族群趨勢圖可見,不論全球或是台灣,普查到的數字持續攀升,近10年來,台灣只有在2018年(2195隻)比2017年(2601隻)下滑,全球則是這兩年都是3941隻。
再者,2022年台灣的普查數量增加到3824隻,超過9成以上的族群分布在台南、嘉義、高雄及雲林,今年也都集中在這些地方,看起來台灣的棲地仍適合黑琵度冬。
不過,中華鳥會也說,由「老鷹想飛」、「尋找神話之鳥」導演梁皆得跨越30年、遍歷多國拍攝的最新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正在全台上映,雖然全球數量已從2002年的969隻,成長到目前6000多隻,但是黑琵仍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各地持續保育中,南韓仁川為黑琵建置新的專屬人工島,寸土寸金的澳門也在保育黑琵的棲地。

中華鳥會並說,台灣也同樣在保育上不遺餘力地努力著。像是台江國家公園從2020年起,與在地養殖業者合作推行「友善棲地營造計畫」,每年黑琵度冬時期配合曬平,連續5天以上維持一定的水位高度、不收下雜魚、不驅趕鳥類,協助監測鳥類,一起守護黑琵。
中華鳥會提醒,台灣為了發展綠能規劃漁電共生政策,但是千萬別因此衍生問題,如果在黑琵棲息的熱區設置過度密集,恐怕黑琵會迴避,因為過去早期有相關設置的地點,普查時發現黑琵會迴避,呼籲政府在規劃漁電共生時,要避免減損到黑琵的棲地。
另外,香港觀鳥會也發布,中國大陸今年普查到1307隻度冬黑臉琵鷺,接近全球總數兩成,比去年增加15.1%。韓國今年數量為54隻,比去年增加17隻,增加45.9%。
日本的度冬黑琵數量則下降,數量為610隻,比去年減少73隻,減幅10.7%。香港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普查數量為299隻,較去年減少70隻,下降19%;與2021年相比,也下降了11%。(編輯:管中維)11204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