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紀念日將屆 婦團籲納國史館及課綱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1日電)8月14日是全球慰安婦紀念日,婦女團體婦女救援基金會自辦網路民調顯示,慰安婦議題被社會各界忽視,呼籲政府應將台灣「慰安婦」歷史放入國史館及課綱等。
全球慰安婦紀念日將屆,婦女救援基金會今天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將台灣「慰安婦」歷史放入國史館、國教署課綱、台灣史大眾書籍。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會中指出,為了瞭解民眾對於「台灣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放入國史館、課綱和台灣史書籍」看法,婦援會7月特別舉辦網路民調,共收到677則回應,有99%的填寫者知道台灣曾有「慰安婦」的這段歷史。
但進一步詢問發現,有46.7%的民眾表示「義務教育的歷史課堂中有教到慰安婦歷史」,而回答「不確定學校課堂是否教授慰安婦歷史」、「課堂沒有教授慰安婦歷史」的民眾則高達53.2%。
杜瑛秋也提到,網路民調顯示,支持台灣史相關大眾書籍應要更普及慰安婦歷史、把慰安婦歷史列入課綱,並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的民眾,並撰寫於歷史、公民課本者的民眾都超過9成,可見民眾對此議題的支持與關心。
婦女救援基金會表示,「慰安婦歷史」是台灣女性的集體傷痛記憶,政府和學者卻不太重視此涉及戰爭下侵害婦女人權的歷史,只有在國一、高一教科書少數篇幅,而在108課綱上只有普通高中高三歷史中「性別與歷史」主題中的說明欄有呈現「慰安婦」,至今仍有耳聞部分教學老師、學生、民眾認為其為自願擔任「慰安婦」,造成該段史實被誤解,帶給倖存者及其家人名譽的傷害。
婦女救援基金會說,坊間販賣的台灣歷史書籍甚少提到此軍事性暴力歷史,且記錄台灣歷史的國史館也無此主題或專題歷史記載,「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事件不僅是國家歷史,也屬於性別與人權議題,呼籲政府應比照二二八事件積極推動,修入國史館和國家課綱,針對台灣史錯誤資料進行矯正與強化女性角色,以還原歷史真相,避免民眾或學生接受錯誤歷史教育。(編輯:管中維)11108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