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老師健檢見甲狀腺結節 AI輔助揪出癌變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8日電)一名30多歲女老師健檢發現甲狀腺有2公分結節,但身體並無不適,到台大醫院就診,以AI系統輔助判讀,發現結節有異狀,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甲狀腺癌,所幸早期治療恢復良好。
甲狀腺體中出現腫塊是甲狀腺結節,收治病例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志弘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高,多數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統計顯示,50歲以上女性接受超音波檢查,有超過5成有甲狀腺結節。
林志弘說,絕大多數結節屬良性,定期回診即可,但若在短時間內急速腫大、疼痛等異常症狀,或檢查發現腫瘤邊界不規則、微鈣化等,就可能是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位列國內十大癌症之一,民國107年新增4445人罹癌,是年輕女性好發的癌症之一。
林志弘表示,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因脖子腫大、喉嚨異常突起而求診,而發現甲狀腺腫瘤,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有這樣的症狀,部分患者是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形態異常的結節。
林志弘說,上述這名年輕女老師,沒有甲狀腺癌家族病史、身體也沒任何不適,健檢發現有結節且形狀異常,就診時還覺得有點大題小作。
透過AI系統輔助判讀,發現結節有邊界不規則、微鈣化等特徵,最終證實為甲狀腺癌之一的乳突癌,所幸發現得早,治療後健康恢復良好。
罹患甲狀腺癌的高風險族群,林志弘說,包含幼年時曾受到大劑量的輻射暴露、甲狀腺癌家族史,以及曾接受頭頸部放療的淋巴瘤等,但臨床也不少偶發性個案,並非所有患者都有上述的風險因子。
甲狀腺結節大多症狀不明顯,林志弘說,要靠超音波或醫師觸診,但涉及醫師主觀判斷,有了AI輔助診斷,可以將腫瘤特性量化,如影像明暗度、腫瘤邊界規則度等,可輔助醫師更客觀地判讀。
林志弘表示,若醫師經驗與AI輔助研判,均認定結節惡性機率低,患者定期追蹤即可;但若經診斷且穿刺細胞學檢查確診罹癌,多數可採手術與放射線治療,且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愈好。(編輯:陳政偉)110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