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動物命運大不同 專家:資源有限只能取捨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22日電)154隻走私貓遭安樂死引發討論,長年收容走私保育類動物的北市動物園指出,因檢疫、照養資源都有限,只能優先照顧數量稀少的保育類,但若檢疫未過,即便是保育類仍難逃死劫。
海巡署日前破獲不法私梟走私未檢疫品種貓,為了避免引入疾病、保護國內動物安全,154隻貓昨天遭到安樂死。然而若走私的是保育類動物,則會面臨截然不同的命運。
台北市立動物園早在民國89年前就開始收容走私保育類動物,並在民國93年與林務局合作成立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把安置遭法院判決沒入的走私保育類野生動物制度化,並進一步推動保育及教育工作,像是遊客可以在爬蟲館看到的緬甸星龜、射紋陸龜都曾是不法私梟手上的商品。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指出,上百隻貓隻遭人道處理的確令人不捨,然而外來動物帶有風險,不僅是進入棲息地後獵捕原生動物,還可能帶有不知名傳染性疾病,而這些疾病除了在動物之間傳播,還可能跳到人類身上。
曹先紹說,檢疫是阻擋這些風險的唯一方法,但就算是已有飼主、相對安全的寵物,都需要新台幣幾千至上萬元的檢疫費用,更何況是搞不清楚來歷、有可能夾帶不知名疾病的走私動物,因此若採用無條件接納的做法,等於讓不肖業者得以將責任轉嫁到全民身上,並產生獲利空間。
曹先紹進一步指出,動物的照養空間及資源也是個問題,動物園至今仍有數十年前收容的走私靈長類動物,年紀大到已經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打針,更何況有些動物的壽命可以超過40年、50年。
曹先紹強調,保育類之所以為保育類,就是因為牠們的個體數少之又少,所以每一隻的保育價值就變得非常高,例如動物園曾在2019年收容一隻走私的瀕臨絕種動物「馬達加斯加安哥洛卡象龜」,隔天馬上收到英國澤西動物園(Jersey Zoo)主動接洽合作,「這種價值是世界公認的」。
曹先紹說,動物園的目標很清楚,就是保護全世界剩下個體數相當稀少的野生保育類動物,因此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牠們將獲得優先分配權,但若在檢疫的過程中發現牠們帶有傳染性疾病,仍然沒得談,只剩下人道處理一途。(編輯:方沛清)11008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