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紐時:病毒變異加上疫苗施打慢 台灣防疫現破口

2021/5/21 07:31(5/21 07: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0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台灣靠著嚴密邊境管制躲過風暴。如今病毒變異、疫苗施打緩慢形成破口,專家建議政府思考封鎖疫情熱區並擴大篩檢。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台灣及早實行邊境管制,幾乎所有入境旅客都須檢疫兩週,使得民眾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之際生活大致如常。但在足夠患者突破防疫高牆引發社區傳染後,一切變了調。

台灣近一週來疫情升溫,政府雖未宣布全面封鎖,但要求民眾盡量待在家、外出配戴口罩。地方機關雖加快設置快篩站,但部分衛生專家擔心篩檢量過少,跟不上病毒傳播速度。

過去幾天,台灣每日新增200至300多例確診病例,數名患者死亡,與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相比仍低。但截至14日,台灣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僅累積1290例確診病例、12人死亡,近期病例激增令民眾震驚。

台灣人口約2350萬人,已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比例僅約1%,在疫情升溫時更令人憂心。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說「這天遲早會到來」,免疫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形成完美破口,愈來愈多人出門未戴口罩、不再保持社交距離,都是台灣疫情升溫的原因。

蔡甫昌形容這有如瑞士乳酪,「表面有幾個洞,後面有個大洞。此時一把刀正好刺穿」。

台灣去年曾連8個月未見本土確診病例,去年12月紀錄中斷後,本土病例僅偶爾出現。但局勢從4月中逐漸改變。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返台居家檢疫從5天改為3 天後,中華航空機師染疫,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萬華區一家茶藝館接著成為眾多病例起源。

隨著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飆上三位數,學校關閉、餐廳僅供外帶、篩檢站外大排長龍,政治人物在電視上呼籲民眾保持冷靜。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敦促無症狀、沒有接觸史的民眾不要到篩檢站,以免感染並擠壓採檢資源。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傳染病專家王任賢指前述做法太保守,並呼籲政府考慮封鎖萬華區、普篩當地居民。

王任賢說:「台灣原本是安全社會,當時如果隨機檢測,當然會危及公共衛生。但現在如果成為高風險區,你就不能照舊處理,思考方式必須改變。」

至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台灣3月初收到首批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醫護人員和其他優先族群逐步接種。官員說,莫德納(Moderna)疫苗即將運抵台灣。台灣多家廠商也在去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定序後投入疫苗研發。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台灣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起步很早,但堅持自主開發生產,可能使得官員沒那麼積極取得國外疫苗。

報導寫道,台灣開始施打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偏低的新增病例數也讓許多民眾缺乏接種疫苗的急迫感。

台灣歷經無憂無慮的一年後生活出現劇變,何美鄉說她很欣慰見到民眾迅速適應日常生活的新限制。她有天晚間10時出門跑步,起初忘記戴口罩,但她發現其他深夜外出散步、運動的民眾都有戴口罩,「這就是台灣與眾不同之處」。(編輯:高照芬)11005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