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盼關注心理腫瘤 助增癌患存活率生活品質
2020/11/28 11:14(11/28 12:1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8日電)罹癌衝擊患者和家屬身心,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說,台灣每年新發癌友中約5000人產生嚴重精神困擾,社會應關注「心理腫瘤學」,有助患者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為給予癌友和照顧者心理支持,基金會發起「愛‧述說」圖文徵稿,讓癌友與照顧者情感抒發,也鼓舞他人。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說,台灣每年約10萬名新癌友,據調查治療前2年內約5%癌患(約5000人)會產生嚴重精神困擾,包括憂鬱症、失志症候群等,尤其以外觀最受影響的頭、頸部癌最需立即精神照護,其次是乳癌及胃癌患者。
方俊凱表示,癌友不只面對身體疼痛,從癌症發生那刻起,對癌友或照護者,首當其衝都是心理衝擊,包括確診的低潮、治療過程的不安及面對死亡威脅陰影等。
癌症一直是台灣人死因之首,方俊凱說,平均每5人就有1人因癌症而死,心理腫瘤學近年開始受重視,目前已廣泛被用於癌症整體照顧;國外研究經驗也顯示,在臨床應用心理腫瘤學,對病患存活率、生活品質都有正面助益。
方俊凱表示,國際上已更進一步結合心理腫瘤學與緩和醫療,成為支持性部門,之前有研究指出,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經診斷後早期介入緩和醫療,可增加患者30%存活率,可見心理支持可幫助不同階段癌症患者。
「愛‧述說」圖文徵稿邀病友、家屬或醫療從業人員投稿,以圖文方式述說抗癌路心情故事,投稿影像可是人物、物件或一片風景,加上200到500字內文字分享。上傳時間到12月4日止,活動詳情可上網https://www.appoef.org.tw查詢。(編輯:李明宗)10911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