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自殺事件預防模仿效應 學生輔導常陷兩難

2020/11/22 18:26(2021/1/22 21: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2日電)近來接連發生學生自殺的不幸事件,為避免「模仿效應」,校園輔導工作常陷入兩難。專家建議從自我覺察、關懷和提供舒壓等方面著手,避免過份追究事件細節。

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校接連有學生輕生,在媒體報導下,引起不小恐慌。相關學校擔心模仿效應(維特效應),都盡量減少透露事件細節;教育部也希望學校不要轉傳負面渲染的部落客、網站貼文、相關圖片,並呼籲媒體避免將相關新聞報導放置頭版。

教育部中區大專校院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召集人、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陳斐娟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近來各校輔導單位的群組討論不斷,一方面要積極幫助校園安定心靈,但還是會擔心模仿效應,使輔導工作常陷入兩難。

陳斐娟表示,現代資訊發達,學校不可能杜絕學生接觸相關資訊,因此完全迴避也不是辦法。經過一番討論,大致可歸納出3個重點。

首先是要鼓勵學生「覺察」自己受事件影響的程度,睡眠、飲食是否正常,心情有沒有太大的波動。陳斐娟說,每個人都有失落的經驗,可能被相關事件喚起,而較有情緒波動,這都是正常的。但要坦承面對脆弱、正視自己,必要時尋求協助。

第二是如果有餘力,可多關懷身邊周遭的人,因為多一分陪伴,就能減少一分孤單。不妨在此時邀請同學一起出去走走,一同做一些事情,多關心和傾聽。

第三個學校可著力之處是提供紓壓管道,院系可以安排一些空間,讓有需要學生「能夠找到人」。陳斐娟說,平時有在接受心理輔導的學生,容易聯繫和掌握,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不敢求援的人,學校要想辦法提供多元管道,例如在宣傳海報附上QR code,或多運用社群軟體。

陳斐娟表示,除了各校的心輔人員,第一線接觸學生的導師、任課老師也非常重要。如果學生突然到課狀態、上課精神不佳,可多瞭解發生什麼事,必要時轉介給心理諮商中心。

另外,陳斐娟認為「同儕輔導」是大專重要的一環,畢竟年齡接近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許多大學設有輔導股長、心靈捕手、關懷小天使等,關鍵在於要有「敏感度」,能適時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和心輔人員、一般教師共同形成關懷的網絡。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在臉書上發布影片,呼籲為避免模仿效應,應以「關心關愛取代公開轉傳」,減少對不幸事件的密集討論,讓處於困境中的朋友備感壓力。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廖士程也在影片中建議,有不幸事件發生時,相關的人可能會有罪惡感或獨特的痛苦,但是又難以跟人訴說。社會應該落實「不怪罪文化」,瞭解不幸事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悲劇結果。

教育部告訴中央社記者,針對近日發生的不幸事件,各校多以溫情訴求,安定校內不安的情緒,例如「因為關懷,不再孤單」、「1問2應3轉介」、「你今天照顧彼此了嗎?」等,也有學校針對境外生,設置英文版文宣和聯繫窗口。」(編輯:陳清芳)1091122

警語: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