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文物典藏重鎮 館長入修復室也須經同意
2018/11/9 13:44(11/9 14:29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9日電)「本空間,不打蠟,不清洗,不消毒」。走進國立台灣文學館地下室,赫見一扇緊閉的綠色大門,這裡是台文館的修復室,嚴禁閒雜人等,連館長也要經過修復師同意才能進入。
走過15個年頭的台灣文學館,今天首度開放地下室的修復室,揭開神秘面紗,但僅限於媒體,室內寂靜無聲,數位修復師及修復人員正在進行文件修復工作,所有物件井然有序。
台文館研究典藏組人員說,台文館2003年開館,2009年在地下室一樓成立專責的修復室,當時台文館典藏文物約有6萬件,如今已增至11萬件,其中還有4萬多件待修復。
修復既是文學典藏重要的一環,台文館修復室自然不能隨便進出,連館長也無權進入,必須經研究典藏組長及2位修復師,這3人其中1人的同意,才能走進台文館這個神秘空間。
台文館研究典藏組人員透露,館方開放媒體進入修復室,目的是讓外界了解台文館在文件修復的努力和專業,也為未來成立文學文物保存修復中心作準備,今天也是修復室首次有這麼多人同時進入。
台灣文學館長蘇碩斌說,目前國家級機構中,僅台文館有完整的文件修復空間和人員,館方希望台文館升級為三級機構的同時,文學文物保存修復中心也能一併成立,且協助全台20多間文學館舍的文物修復工作。(編輯:張芷瑄)10711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